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00后”学生干部工作惰性引导措施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得力助手与骨干力量,其工作惰性很大程度上将阻碍到学生组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现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已步入“00后”阶段,新的阶段有新的时代青年特质,本研究从教师作为、学生工作、高校育人三个层面,探索“00后”学生干部工作惰性的引导措施,旨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开展,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  “00后”  学生干部  工作惰性  引导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1578(2020)03-0029-02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得力助手,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骨干力量,但因为种种原因,高校学生干部容易出现工作惰性、热情减退的现象[1]。现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已步入“00后”阶段,“421”的家庭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家庭关爱,其物质生活与条件相对较优越,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体以兴趣为导向开展社交活动,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种的“00后”具备的新时代青年特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创新与活力,但是作为学生干部,容易在事务性和重复性的常规工作中产生动摇,在工作中逐渐形成惰性,而工作惰性很大程度上将阻碍到学生组织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针对高校“00后”学生干部工作惰性的引导措施进行探索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能够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榜样示范与价值引领作用,能够保障学生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纽带作用,能够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开展,能够在学生工作中紧跟时代步伐,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1   高校“00后”学生干部工作惰性现状
   关注个人体验与获得感,而缺乏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在普遍刚入学的新生意识中,学生干部代表大学生中的最优秀的群体,能够成为学生干部,是一种身份认同与肯定,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期待,在学生干部的光环下获得存在感与荣誉感,但忽略了学生干部属性下的职责和义务,过分强调个人体验与获得感,而忽视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与奉献精神。导致三分热度的情况,任职不久就开始形成工作惰性,开展工作随性而缺乏纪律性和责任心[2]。
   关注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而缺乏事务性与基础性工作的耐心。在工作中,希望能够时时处在聚光灯的中央,对新鲜事物饱有猎奇心与极大的兴趣。但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真实认识与定位,认识不到事务性的基础工作的主业,因此会出现在竞选和应聘时热情高涨,在当选后的日常事务中出现心理落差,逐步失去耐心,工作热情降低,产生工作惰性的情况。
   关注朋辈认可的评价方式,而缺乏自我提高意识。学生干部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需要牺牲业余时间来从事各类学生工作与活动,从个体的心理体验上来说,其更希望学生干部工作得到来自朋辈的认可。这种以他人评价作为工作认可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未认识到学生干部的身份与工作的认同感,应当来源于自身主动提高与主动进取的内生动力,并在在工作与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水平。
  2   高校“00后”学生干部工作惰性引导措施研究
   从教师作为的层面来看,需要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明察秋毫,换位思考,共同探讨,总结归纳。指导教师主动关心并了解每一位学生干部的思想动态,在发现学生干部中出现工作惰性后,不能急于批评与指正,而是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后,再主动与学生进行谈话与教育。同时,在谈话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坦诚以待,以倾听者的姿态引导学生干部多说、多开口、多表达个人观点,充分阐述自身内心真实的想法与诉求。并且,在谈话过程中要表现出对该问题和观点的足够关心与重视,让学生干部感受到本次谈话是真心诚意的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主动进行换位思考。最后,在耐心的倾听完陈述完后,以朋辈的姿态进行交谈,并引导学生进行代入式的共同探讨,共同总结出工作惰性形成的原因,找出自身属于哪一类别的惰性,并对症下药,精准指导。
   从学生工作层面来看,需要做到耐心疏导,合理配置,搭建平台,增加竞争。结合与学生干部的沟通交流情况,对其惰性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梳理,并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其真实的想法与内心诉求,针对学生干部设立一些能够达成的目标,并进行工作任务的新分配,以增加学生工作的新鲜感与目标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充分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如马太效应、互悦机制、互惠原则、霍桑效应和鲶鱼效应等,将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3]。实行学生干部轮岗制度,合理利用“鲶鱼效应”,促使内部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组织活力与竞争力。将出现工作惰性的学生干部,针对个人兴趣与特长,安排在适合自己的学生工作岗位上,同时安排其做相对应的学生活动组织者,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在过程中育人,能够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归属感。
   从高校育人工作层面来看,需要不断完善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管理制度规范,注重学生干部的价值认同,突出在实践中养成教育,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建立学习型学生组织。高校要进行有效的学生干部惰性引导,就必须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长效机制与教育环节,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才会有方向、有目标,学生工作才会有理可依、有理可据。制度是外壳,价值观认同是核心,实践是最佳的解决路径,在实践中出的问题,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干部培训则是渠道,帮助学生干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不断提高岗位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日常的工作能力与水平,增强不畏压力、勇于担当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校育人工作需要在发现、探索、成长中不断提升,营造出整体良好的氛围,引导其消除惰性,努力塑造为有共同愿景、有创造力、自身过硬的学习型学生干部。
  3   结语
   对待学生干部的惰性形成,以及学生组织中的不良风气要“早发现、早治疗”。学生干部与教师之间亦师亦友,但是在管理和培养学生干部时,既要“抓得紧”又要“放得开”。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如果惰性一旦养成,将会迅速扩散,应当在不良风气的苗头出现后及时发现、关注、解决问题。
   对待学生工作要“望、闻、问、切”,其关键在于疏导。在出现工作惰性时,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强制处理,应当从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不能一开始就站在问题的对立面,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干部的对抗心理,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甚至会适得其反。教师与学生谈话中也应当表现出同理心,引导学生自我剖析,说出内心真实诉求,找出问题的真正关键点进行疏导。
  参考文献:
  [1] 王文涛.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惰性”现象与对策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35):224-225.
  [2] 肖梦倚,黄敏,曾思澄,邹欣芝.浅谈高校团学组织学生干部的惰性及引导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1):74-75.
  [3] 曾婷芳.简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效应[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29(02):31-33.
  作者简介:毋张明(1993-),男,江苏苏州人,讲师,硕士,现任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6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