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体形态与人格之间关系探索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卉 王彦
摘要:一个人的人体形态是否与其人格特征有着某种关系?西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讨论。文章对西方的相关探索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贡献与启迪。
关键词:人体;形态;人格
中图分类号:R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111-02
西方对人体形态与人格之间关系的探索源远流长,可划分为两大阵营。第一个阵营认为,身心同时受制于地理环境因素,后来演变成地理环境决定论。第二个阵营直接关注人体形态与人格特征之间的相关,如西方早期的相术、近代的颅相术,以及现代一些关于面部形状与人格特征相关的调查等。
一、地理环境论的观点
1.对人地关系的早期探索。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在《论空气、水和环境》中,以某些亚洲民族生活方式为例,提出地理环境、气候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他认为,酷热气候里生长的南方人,要比寒冷气候里生长的北方人更活泼与健壮。柏拉图认为,人类精神生活受海洋的影响。
2.博丹的观点。16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博丹在著作《论共和国》中认为,地区类型不同,居民性格会相应不同。住在山上的居民,因土地贫瘠而辛勤劳动,支持民主管理方式;住在平原上的居民,因土地肥沃而软弱懒散,支持寡头管理方式;住在海港周围的居民,则支持寡头和民主的混合管理方式。博丹把赤道与北极之间的土地划分为三个区域,认为北方的民族精力充沛,体魄强壮;南方的民族体力不佳,但机智精明;居住在南北区域之间的民族,既有北方民族的体魄,又具南方民族的才智。
3.孟德斯鸠的观点。孟德斯鸠与博丹的说法类似。他在1748年《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土地的肥沃或贫瘠,国家疆域的辽阔或狭小,气候的炎热或寒冷,都会造成当地民族精神状态和体格不同。
4.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是另一位重要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他把世界上的地理环境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环境下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精神状态和人格特征:生活在“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原和平原”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生存原则,无法律约束。
二、人体形态与人格的相关探索
(一)西方早期的探索
相术在西方确切的起源时间并不清楚,在古希腊时期已有一些关于相术的传说[1]。这一时期比较可信的是《观相术》,该书探讨了体格与个性的关系,如双脚大而健康,关节良好且肌肉、肌腱发达的人个性坚强等。
(二)中世纪与近代时期的探索
1.相术的发展。中世纪时期,相术受到教会压制。哲学家和神学家大阿尔伯特凭着自己的宗教身份出版了两本相术书,并整理了之前存在的手相书。18世纪,瑞士神学家拉瓦特发表了《观相术文选》,以面部特征为基础鉴别人的性格,揭示性格或行为倾向与面部特征的关系。他认为,人的特有习性对其相貌起到塑造效果,不同的相貌反映出不同的性格。19世纪,法国手相学家阿彭蒂格尼(Arpentigny)首次将手型系统地分类整理,于1839年出版了《手相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翰(Benham)出版了《科学识手方法》等书,切罗(Cheiro)出版了《手的语言》等书,影响广泛。
2.颅相学说。18世纪末,加尔探索了大脑形态与人格特点的关系。他起初测量颅骨并将颅骨的外部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当时称为“头盖学”。随后,加尔与助手施普尔茨海姆进行大量相关研究,后来施普尔茨海姆取名“颅相学”。颅相学的要点是:大脑是精神器官,头盖骨形态与变化能够反映其下面的局部脑结构的形状与变化。如某一部位颅骨凸出,则意味着相应的局部脑结构发达,功能良好;反之,如某一部位颅骨凹陷,则意味局部脑结构不良,功能不足。
3.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理论。意大利龙勃罗梭对1279名罪犯、101个罪犯头骨进行研究,在1876—1907年出版了《犯罪人论》第一版到第五版。他提出,罪犯的脑骨构造决定了其犯罪乃必然。他认为,犯罪人具有额头扁平、眉骨隆起、眼窝深陷等生理特征,以及痛觉缺失、无羞耻心、无怜悯心、病态虚荣心、易怒等精神特征。他提出了几个观点:犯罪者体格和心理异于常人;犯罪人是一种返回到低级的原始人状态或返祖现象;犯罪行为有遗传性。
(二)现代调查
进入现代时期,受科学精神的影响,基于小样本调查、依赖主观分析、结论多为独断式判断的“相术”,逐渐被基于大样本调查、依靠客观分析、结论多为讨论式推测的“相学”所替代,代表人物有雷奇默(Kretschmer)、谢尔顿(Sheldon)[2]、拉蒙思(Lamons)、孛拉克福(Blackford)[3]和沃尔夫(Wolff)。现代相学研究者大多为医学或心理学博士。
1.克雷奇默体型说。1921年,德国精神医学家克雷奇默《本格和性格》基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提出体格类型学。他认为体型、气质和犯罪存在高相关,提出四种主要体型理论:一是肥胖型,矮而胖,多為诈骗犯,有时涉及暴力犯罪;二是健壮型,肌肉发达,常与暴力犯罪相关;三是瘦长型,高瘦,常参与较轻的盗窃和诈骗;四是畸异型,个体发育不协调或符合多个前述体型,所犯罪行通常有悖于道德标准。他还认为,体型不同的人可能患的精神病也不同。狂躁者中,肥胖型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中,其他三型较多,而肥胖型较少。
2.谢尔顿胚胎发育学说。谢尔顿是美国心理学家,自幼喜欢观察,早年便发现动物身体形态与脾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成年后,受克雷奇默研究影响,开始探索正常人类的人体形态与人格的关系。他对4000名男大学生拍摄照片进行深入分析,于1940年发表了《人类体质类型》。他将人的体型分为内胚层型、中胚层型和外胚层型三种:内胚层型低而胖;中胚层型强壮有力;外胚层型高而瘦。他认为,每个人同时具有这三种型,只不过比例不同,如果某一型占主导,则属于此类型。 3.拉蒙思的调查。拉蒙思发现,方形面孔之人,好活动且好进取,好作为而不好思索,宜于充当工厂管理人员、工程师及普通工业工作者;圆形面孔之人,处事妥当,喜好组织、计划和指挥,往往担任领导人物;三角形面孔之人,较富于神经质,性好孤静,宜于从事艺术类的工作。
4.孛拉克福的《新相术》。美国医学博士孛拉克福著有《新相术》,调查了一万五千人。他发现,三角形面孔之人,额高而广,颚颐窄,面似三角形。其人不喜运动,大都体弱;方形面孔之人,颚广而显,肩广而平,手足很大,活泼好动,喜乘猎,长于各种游戏,多动不静;圆形面孔之人,颈粗面圆,全身肥胖,其人善交际,有縱欲之倾向。
5.新气质论。希波克拉底在“四根说”的基础上发展出“四液说”,后来盖伦在四液说的基础上发展出气质类型说,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由兰波的介绍可知,西方新气质学在气质类型说的基础上补充了很多具体形态特征以及相关人格特征。如胆汁质之人体格勇猛,人格勤奋耐久,但不重细节,易刚愎自用;多血质之人体力很强,人格特征活泼敏捷,热心侠义,但没有毅力……
6.沃尔夫对手的研究。起初,沃尔夫在英国研究少年犯的手,并指出对手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人格。1942年,她出版《人类的手》,其内容和观点因为较为主观而引发争议;1951年,出版《心理分析中的识手术》[4],内容受到好评。在此书中,她详细讨论了各种手形,并分析了手的各种特征与人格、心理疾病等的联系。
三、讨论
西方关于人体形态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相关研究比较丰富。这些探索虽然明显存在各种不足,但也带来一些贡献,对后续研究有所启迪。
(一)不足
就研究内容而言,将人体形态特征与命运、财富、智力进行联系的做法,根据当代相关研究,容易看出这种说法难以成立。不过,人体形态与人格的联系值得重视,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二)贡献与启迪
西方的相关探索对多个学科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地理环境决定论对地理学、社会学,关于犯罪与人格关系的探索对犯罪学、心理学,颅相术对脑神经科学、心理学,都有过贡献与启迪。
四、结论
西方对人体形态与人格特征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这些探索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可被视为黎明前的前驱性工作,给未来相关研究提供足够的基础与丰富的启发。此外,西方的相关探索,在中国古代基本都能找到对应。
参考文献:
[1]Bhojraj Dwivedi.Wonders of Palmistry[M].New Delhi:Diamond Pocket Books Ltd.2002:16.
[2]贺金波,郭永玉.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05,(03):59-63+77.
[3]兰波.《中国传统相学及其近代化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8-170,199-200.
[4]Charlotte Wolff.The Hand in Psychological Diagnosis[M].London:Methuen.19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