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越来越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的同时,应将信息社会责任培养贯穿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技术课堂;培养
  2018年1月,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信息社会责任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是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素质教育。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行为进行理性的判断并担负起行为责任。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行为准则。“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以“德育为本”。信息技术课教学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把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情操和优良品德,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也能促进学生良好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中学时代一个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健康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结合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在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时,可结合计算机开、关机的顺序与方法,告诉学生这是保护计算机硬件设备正常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与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计算机教室上机结束时,要求学生按步骤做好关机工作,清理好桌面,将键盘鼠标归位,整齐摆放好凳子,并规范填写上机登记表。教师经常提醒学生按要求做好这些工作,久而久之,从被动到主动,学生就能自觉按规范操作,从而养成自觉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示范榜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行正乃范”,为学生做良好的示范,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习惯,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使用范围的增长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信息维护习惯,以道德引领学生实践,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是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到“文件与文件夹的使用”时,要告诉学生,在使用公用计算机时,不可以随便修改、删除他人的文件,不能修改删除系统文件,也不能在公用计算机上制造“垃圾”文件。自己用过后不需要的文件,要及时删除,以保持计算机系统的流畅运行和稳定整洁。
  在学习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有关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中毒的表现以及破坏性,让他们自己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产生巨大的危害。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计算机病毒,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严重的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触犯法律的行为。作为青少年的数字公民,要规范行为,约束自己,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意识与习惯,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交流与协作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群体智慧和力量远比个体更加强大,互补互助才能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协作精神的形成,有助于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在学生成长时期,要创设必要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习与实践效率。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学习任务完成,更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网络信息搜索”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先建立学习小组,各小组自选主题,分配给各小组成员不同的任务,相互配合,从网上搜索下载资料,讨论整理后以电子报刊的形式提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相应的分工与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任务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深刻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
  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遍化,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异常便捷,如浏览网页、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收发邮件等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同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丰富的网上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课余娱乐生活,但网上资源目前还缺乏必要的社会约束机制,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资源和思想意识形态,也经常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数字公民的青少年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够成熟,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容易不知不觉沉迷其中,有不少青少年面对汹涌而来的各种不良信息,逐渐迷失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方向。为此,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网络道德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引导学生畅游在浩瀚如海的网络中,要始终遵循与坚守三个原则:
  (一)守法规范原则
  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规范行为,诚实友好,才能构建网络社會的良好生态。在“网络道德规范”内容教学中,通过视频案例“壹心理测试—语言的伤害”和“对网络谣言说不”进行讲解。在网络中大家隔着屏幕,与现实中的“伤害”似乎遥不可及,但是视频案例证明很多时候我们与“伤害他人”的距离并不遥远,在网络上,语言带给别人的伤害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网络的开放性和可匿名性,为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网络谣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不良影响,也会给别人造成名誉的侵犯。在网络上我们要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让学生认识到作为数字公民,网络活动中应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做到遵纪守法,规范行为,共同构建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在讲解“利用网络下载资料”内容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下载资料(比如mp3文件、软件)时要做到尊重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是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歌曲创作饱含了创作者的心血,我们不能轻易地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在下载时要支付必要的版权费用。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的开发,需要程序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计算机软件虽然难以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健康繁荣发展,要加强对软件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使用其软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侵权行为。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使用盗版软件,树立自觉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二)平等对待原则
  网络的交往是一种自由平等的交流,是在全体网民为主体的平等状态下来实现的。网络社会为数字公民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我们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表達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但前提是不干涉他人的正常自由行为,压制他人的正常言论自由。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活动中,即要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网络是真我的空间,也是公众的地界,在网络上要懂得推己及人,要有一种换位思考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减少彼此间的伤害,让彼此更好地相处于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构建良好和谐的网络空间;善待他人,也是对网络自由的真正的尊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选择贴近学生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学生在亲身参与过程中体验平等对待原则的含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三)互惠义务原则
  在网络活动中,我们既是信息的享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数字公民在享受网络活动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担负起网络对其要求的责任。网络赋予我们怎样的便利,我们也应该赋予网络怎样的便利,这叫互惠。互惠义务原则集中体现了数字公民在网络活动中道德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作为青少年数字公民的我们,在接受别人在认知情感方面的帮助的同时,也有义务通过网络去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网络生态秩序。同样,我们也有义务来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那些对他人带来伤害的语言和造谣、传谣的行为,实际上表现的是道德的缺失,行为的失范,与我们所倡导的道德责任大相径庭。
  五、 总结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让作为数字公民的青少年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社会责任意识时,要注意提升学生自制力和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让学生提高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分辨能力,对各种不当的网络行为带来的伤害有正确的认知;能够控制自己,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沉溺于游戏;能够抵制不良信息,识别诈骗信息,不看、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不在网上发布有损他人荣誉的“垃圾”信息。教育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中一种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发动学生共同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的有利条件,在校园网中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预先对网络进行“过滤”,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积极、科学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争做合格的数字公民。
  参考文献:
  [1]黄少华.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的品德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3(8):12.
  [2]胡建雄.浅淡构建主义学习观与学校德育[J].教育导刊,2003(5)(上半月):15-16.
  [3]百度词条:网络道德.https:∥baike.baidu.com/item/网络道德/2504158?fr=aladdin.
  作者简介:
  魏仲庆,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7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