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考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因素,根据教学条件、具体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以培育其健康意识为前提,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体育学习、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运动情境中形成良好健康意识与体育品德,在坚持锻炼中强身健体,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渗透内化。文章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体育锻炼;健康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6-0092-02
体育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增强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学科。基于当前体育运动新闻赛事在电视中转播的新形势,大众对体育产生了新的认识,而“增强人民体质,塑造合格人才”成为一种全新的观念。这种社会影响也促使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向课堂要教学质量,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成为众多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参与体育活动普遍目的性不强,教师要采取游戏诱导、动态示范等手段来普及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产生体育运动兴趣,进而以兴趣为驱动力开展体育锻炼,实现健康意识、体育人文素养在体育学习中的渗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此,本文以体育教学为落脚点展开核心素养教学分析,认为教师应以学生身心素质为立足点,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体育运动教学方案。
一、游戏诱导,融入人文理念
枯燥、模板式的体育理论与运动内容对学生而言不具备吸引力,使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难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结合学情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将体育内容游戏化,让学生在游戏竞争、游戏合作的过程中吸收体育知识,形成勇敢攻克困难、合作共赢的体育品德。教师应抓住学生个性特点与身体素质鼓励其开展体育健康学习,将人文理念融入体育运动中,使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形成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团结合作中感悟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意识与精神面貌。
例如,在“50米快速跑”的练习中,教师可利用“两人三足”小游戏,为学生创设生动趣味的游戏课堂,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素质,帮助学生置身于游戏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在游戏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根据身高来组织队型,分为人数对等的两个队伍后,首先讲解“两人三足”游戏规则与技巧。教师可指导学生先两人一组尝试练习,在完全掌握游戏安全须知与规则技巧后,展开正式的游戏小竞赛。教师可让学生两人一组,排列成两个大纵队,将单根布条绑在两个学生的内侧脚踝关节处,按组次双臂搭肩一同跑至终点,以此深化合作协调意识。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秉承团队意识,尊重同学、尊重队友,在人文化游戏互动中感受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分散练习,自行感受动作,学会观察其他组员的动作并快速调整自身动作,并在运动中形成帮助同学的意识,通过体育游戏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在游戏互动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使学生以此为驱动力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游戏活动,形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竞赛思想,掌握短跑的基础知识与技巧,形成勤劳踏实、勇于攻克难关的良好体育品德。
二、鼓励自主参与,锻炼身体素质
精力充沛、调皮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能过于死板,要适当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适时调动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热情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身心素质与年龄特征设计教学,立足体育运动项目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合理渠道,帮助学生在适当的体育锻炼中逐渐强化独立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以积极性为内部驱动力,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使学生形成良好运动素养与健康素质。
例如,在“原地侧向投垒球”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趣味投掷”为主题的体育活动,首先让体育委员整队,教师则负责检查活动场地与器械情况,让学生活动肩关节与脚踝关节,全面热身。开始运动后,教师可根据男女生差异来确定活动强度,让学生尝试进行飞纸飞机、甩纸炮等简单的投掷活动,亲身感受不同的投掷动作。完成初期热身与散点练习后,教师可依据性别来划分小组,并根据性别来调整投掷距离。考虑到现有器械难以满足班级内所有学生同时练习的需求,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各小组听从教师口令来进行打隐现靶、打固定靶比赛,分批进行,每位学生投掷两次计入总分。在投掷过程中,学生为完成比赛会千方百计地思考理想方案,认真揣摩投掷技巧,展开体育活动。各小组可自行安排组员选择投掷工具、设计投掷方案。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自练、自创的形式掌握基础投掷基础,在趣味锻炼中开拓体育思维与创新意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状况,并基于此来调整运动强度,通过自主参与来内化体育核心素养。
三、科学指导,深化健康意识
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深化培育,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与系列锻炼活动中,需要教师讲解科学合理的锻炼技巧与方法。教师应以健康行为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形成健康意识、产生健康认知的前提下进行健康运动,在内化健康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固化记忆并转化成感性认知。教师应在体育活动中适时地普及健康运动理论,以此丰富学生的健康管理知识。
例如,在“400米耐久跑”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上肢运动、体转运动、压腿与踢腿运动等,让学生跟随跑步节奏来学习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呼吸技巧。400米跑对学生而言需要较强的耐力,看似简单易完成,但若忽视安全或其他健康知识,难免会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教师应普及健康运动理论,向学生讲解、示范正确的跑前热身与后期放松动作。在热身时,教师可让学生双手叉腰轮流活动脚踝,然后双手扶膝活动膝关节,再轮流抬腿、旋腰、踢腿、压腿来有效活动髋关节与腰部,完成腰部、腿部韧带拉伸,最后前后屈伸上肢与上体,完成整套热身运动。在跑步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放缓休息进度,在适当拉伸韧带后摄入定量水分。一旦在跑步过程中出现因摔倒而致皮肤受损的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仔细消毒后涂抹药膏。上述运动健康知识,可以通过运动或多媒体讲解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热身实践、图文并茂的运动与理论知识吸收中,内化健康知识,并迁移到日常体育锻炼中。而学生基于教师的科学指导,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运动习惯,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素质,从而实现核心素养自然而然的培育、升华。
综上所述,体育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将“教书育人”融合在一起。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酌情开展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强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甘肃教育,2019(15).
[2]江瑛.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3]陈丽燕.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
[4]宋小宇.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策略[J].田径,2019(07).
[5]马孝春.体育游戏在小学中长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0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