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性活动及其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在素质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科学探究已经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合理地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性活动,并将科学知识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了广大幼儿园老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将简要阐述幼儿科学性探究活动的价值与指导原则,并提出指导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性活动的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共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性活动,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大自然充满了无穷的探究兴趣,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性活动具有良好的条件,科学探究是促使幼儿自身亲历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这是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老师,在组织和指导科学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研究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从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推动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一、 幼儿科学性探究活动的价值与指导原则
亚里士多德在论著中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科学性探究活动是一种开拓性的活动,有着显著的自由性与科学性,在幼儿教育中注重科学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而幼儿在亲身实践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中,能够学到和感受到课堂教学学习不到的知识,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在“探索磁铁磁力”的科学性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向孩子们分发不同的材料和磁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或者相互合作研究磁铁的磁力,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热情,这样让幼儿亲自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加深幼儿印象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性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指导科学研究性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适宜性原则。所谓适宜性原则,即是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科学探究性活动,不仅仅需要将难度控制在幼儿发展的区间范围内,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科学探究效果,其二,生活性。生活是幼儿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载体,在设计科学探究性活动时需要保证教育的生活性,将科学教育的内容与幼儿兴趣、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性活动的积极性,其三,主动性原则。科学探究性活动务必要凸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科学知识,将自身的知识给予内化,这样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科学探究效果。
二、 指导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性活动的策略
(一)提供生活化、多样化探究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热情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毋庸质疑,材料是幼儿进行学习和探究的重要载体,特别是科学探究性活动,更需要借助于材料,向幼儿提供丰富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材料,这样幼儿就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感官去探索、去研究。如幼儿教师可以向孩子们提供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车,引导孩子们到户外去玩风车,通过玩风车户外探究活动,促使幼兒切身感受到“风”这一自然现象的存在,向幼儿提供装有各种东西的罐子若干个,鼓励和引导孩子们探究罐子在摇晃过程中发出了各种声音,并学习和辨别各种东西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让孩子们相互讨论自己听到的声音,有的孩子说:我听到了沙子沙沙沙的声音,有的孩子说:我听到了小黄豆碰撞的声音。这样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科学性探究活动更加兴致盎然,同时也可以向每个幼儿准备一小盆冰,有厚冰和薄冰,并准备几盆温水,引导孩子们玩玩冰、并做彩色的水,以此来激发幼儿探究冰变化的奥秘,通过向幼儿提供生活化、多样化探究材料,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逐步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给予积极、正确的语言引导,增强幼儿科学探究动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斌赛指出:“应引导儿童自己去讨论,自己去推论,给孩子讲得应该少些,而要引导他们去发现尽量多些。”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与孩子们的语言交流相对较多,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研究成果,展现探究精神,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考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幼儿教师给予积极、正确的语言引导,并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在“小鱼吹泡泡”科学探究性活动中,孩子们围在鱼缸旁边窃窃私语,“小鱼是在吐泡泡玩吗?”“小鱼在水里面吐泡泡肯定很好玩了!”在听到孩子们的“童言”后,幼儿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积极正确的语言引导:“我们在去看看其他鱼儿是不是在吐泡泡呢?”孩子们看了一下,发现并有了疑问:“小鱼儿的爱好一样吗?为什么都喜欢吐泡泡呢?”孩子们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幼儿教师则可以给予指导:“小鱼儿吐泡泡是在呼吸的表现,就像我们用鼻子呼吸一样,鱼儿是用鳃呼吸的。”在幼儿教师积极、正确的语言引导下,增强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动力,每一个孩子都会不由自主地认真观察着鱼儿呼吸的过程,从而加深了幼儿对于鱼儿呼吸这一科学现象的理解。
(三)注重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指南》中明确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调整、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幼儿园老师要把握幼儿善于合作探究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喜欢观察、议论的优势,合理地引导幼儿相互合作交流地进行科学探究,为幼儿进行合作探究科学现象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温暖的春天到来时,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种植植物”科学探究性教学活动,将班级内的孩子分为若干组,每个小组有四至五为小朋友共同组成,向每组发植物种子、小铲子、小水桶等种植工具,引导孩子们来到植物种植区进行种植,各个小组的孩子们在努力地翻耕、种植和施肥,待种植后的植物放置在花园区,并引导孩子们记录植物的生长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告诉孩子们怎样将种子埋入土壤中,告诉孩子们浇水的方式和频率,促使幼儿相互交流和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孩子们深入观察和讨论植物生产状况时,幼儿教师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科学性的探究问题,如植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健康生长,我们都知道没有土壤和水分植物不能生长,那么没有阳光植物能健康生长吗?鼓励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实践探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植物,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黑暗的橱柜内,两个星期后观察植物的长势。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合作交流,引导孩子们在交流合作中探讨科学现象,在加深幼儿对于科学现象印象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发挥家园合作积极作用,保护幼儿科学探究需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历程,没有家长参与的幼儿园教育或者没有幼儿园参与的家长教育都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家园协同合作,共同支持幼儿的成长,方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对于科学探究性活动同样如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积极地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向幼儿家长宣传正确的科学探究教学活动,指导家长正确地对待孩子们的提问,孩子们正处于学习和积累生活经验的关键时期,周围的科学现象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经常会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面对科学现象的提问,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实践探究,切忌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满足幼儿好奇和求知的表现,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家园合作,科学探究”亲子科学探究性活动,如“沉与浮”科学探究性亲子活动,引导幼儿和家长猜想和验证什么东西在水中会沉下去,什么东西在水中会浮上来,发挥幼儿和家长们的主动性,让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实践操作,共同探讨“沉与浮”的奥秘,初步向孩子们传授密度的概念,在这样的活动中既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科学教学效果,又增进了家长与幼儿、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全面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 结论
总而言之,科学教育活动是孩子们探索的过程,更是幼儿主动猜想、尝试和发现科学现象的过程,在实际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老师需要意识到幼儿科学性探究活动的价值,并准确掌握指导原则,注重在科学探究性活动中凸出孩子们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积极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科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以此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以瑾.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4):78-81.
[2]石蕾.幼儿科学探究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40-141.
[3]叶紫雯.幼儿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J].成才之路,2018(30):66.
[4]张红,任晓珂,李汉卿.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8(30):177-178.
[5]聂霞.幼儿园科学探究区创设的原则与方法[J].甘肃教育,2018(19):80.
[6]朱承婷.在科学活动中快乐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8):234.
作者简介:
杨春梅,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0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