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博

  摘 要: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状态;提升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塑造综合人才,适应社会需要。教师要从榜样示范、立德树人、健身习惯、心理健康入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体育意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125-0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学强调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让青少年学生掌握体育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增强身体素质,掌握锻炼的方法,培养体育意识以及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合作交往的能力,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1)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状态。体育教学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够通过锻炼身体,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让自己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2)提升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意识。(3)塑造综合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较快,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学生极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而培养体育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具备强大的心理调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性格塑造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承担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健康发展的重担,还关系到学生性格、品德等精神层面的塑造。所以,体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做好学生的榜样,重视德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1)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体育教师是最接近学生并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的教学实践者,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为人师表,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其次,体育教师需要多参加各种各样有利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职业培训,与时俱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优秀专业素养及高尚道德情操的体育教师。最后,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现出文化素养。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执行者,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起到榜样和模范的作用。(2)重视品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举措。德育是学生核心素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班级的体育竞赛,如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品质,锻炼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活動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行为,杜绝为了胜利而不顾规则的行为,大力弘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并在比赛中增强他们的团结意识。体育教师要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出德育的功能,必须始终将德育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努力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3)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健身习惯。良好的体育意识与正确的健身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从每一个课堂环节做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进行协助,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课程可选内容有很多,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参考学生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兴趣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运动内容。在教学开始之前,体育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体育常识。例如,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喝冰水,这会导致心肺负担过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休克;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因为运动消耗大量体能,需要等待人体各项机能恢复正常后(大约半小时)再去洗澡。(4)关注心理健康,增强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在运动中体会体育的乐趣,有利于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只有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才能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目前,很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升学压力、家庭压力等,如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容易让他们在性格塑造过程中遭遇某些不可逆的心理创伤。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认识到,体育从来都不止是体育教师的工作,家庭与社会教育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需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营造出一个全民运动的氛围,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收获体育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有平,张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2]许志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7(33).
  [3]尚力沛,程传银,赵富学,董鹏.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转向与教学转变[J].体育学刊,2018(02).
  作者简介:张博(1983-),男,河南许昌人,助理讲师,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