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间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建英
[摘 要] 民间文学是内涵丰富的语言艺术,存在于人民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不仅要教民间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拓展和突出實践教学。论文以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教学改革为例,指出依靠地方资源是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地方文化;实践教学;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民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学是每个青年的义务。
蒙古民间文学课程是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专业必修课程。蒙古民间文学概论按体裁分为蒙古民俗歌谣、蒙古民间故事、蒙古民间曲艺。蒙古民俗歌谣包括蒙古民间咒语、招福词、洒祭词、祭词、祝词、赞词等作品;民间故事包括蒙古魔法故事、蒙古民间传说、蒙古生活故事、蒙古动物故事、蒙古幽默与笑话;民间曲艺包括蒙古英雄史诗、蒙古民歌、谜语、好乐宝、胡仁·乌力格尔等作品。
蒙古民间文学课程教学要与当地文化馆及民间艺人密切合作,建立理论实际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创新课程设计方案,教师带领学生在民族地区调研采访中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课程建设运用先进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辩论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讲授型单一课程设计方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对蒙古民间文学课程传统理论的认识。对民间文学接受与扬弃,传承与变异、保存、研究等,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民间文学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
一、蒙古民间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具有两面性。蒙古民间文学教学传统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背诵老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只求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并不能牢牢掌握知识。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方面存在不足。
2.缺乏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蒙古民间文学课程的任务不仅是介绍民间文学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还包括以民间文学为体裁的代表作。所学的目的不只掌握理论和方法,而必须让学生参加初步的田野调查搜集、统计、录像、整理、备案等实践,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支持学生深入生活搜集第一手资料,融合到理论中,为民间文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多数教师强调蒙古民间文学的理论内容,不重视实践教学及采访。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缺乏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及理论指导下,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保守,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各种学习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所授课以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老师讲的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蒙古民间文学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新的形式和生动的教学环境,探索提高蒙古民间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二、蒙古民间文学教学改革的途径
河套学院是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所地方性高等学校。乌拉特地区有乌拉特民歌(叙事民歌、短调民歌、长调民歌等)、乌拉特部落传统服饰、乌拉特民间智慧娱乐活动(蒙古象棋、吉日格、抓羊拐、开结、九连环等)、乌拉特蒙古族过年(查干萨日)习俗、乌拉特民间剪发礼仪、乌拉特蒙古族老人过寿、祭火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口头传承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为进行田野调查获取实践知识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点,充实本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课程。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蒙古民间文学是河套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第六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共32课时。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大部分时间讲授民间文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的时间占比很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深入理解民间文学的文学的体裁及其现状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紧紧依靠地方资源入手。
课堂教学期间组织学生到巴彦淖尔市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等民间文化较为集中的地区参观,让学生通过观看艺术文化及民俗表演和展示,融入民间传统文化课程。
2.民间艺人走进课堂。让当地民间歌手、民间故事家、民歌手、胡仁·乌力格尔奇等走进课堂给学生讲民间文学作品,学生听讲过程中,接受民间文学实践,采用采录的方法对其进行诚实记录和科学书写。不花特殊时间、不收经费,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就可基本实现。
3.学生分组走访。分组组织学生集中安排,按照计划性和目的性,在短时间内采访,可以征集较多活态的民间艺人作品及民间文学。在蒙古民间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远方访问考察,难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根据家庭住处、兴趣等标准,按2~4人编组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采访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让学生全面学习、重点整合、忠实纪录,采用录音、录像、摄影等现代手段,尽量记录全面采访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写出相关调查报告,小组代表准备PPT,在课堂上分享采访情况。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可以初步具备采访民间文学的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民间文学的重要性。
4.课程考核形式。在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总分占50%,凡就读本课程的学生,应从采访中录取1~2篇民间文学作品,占总分的30%。同时每个小组都准备好PPT课件,展示采访成果,自集口头故事、民歌等,以唱歌讲故事的形式讲解。学生可以亲自参加民间艺术传承的全过程,占总分的20%。突出教学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学生自觉配合,认真完成课程安排任务,从而将实践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三、总结
注重实践教学是民间文学课程的要求,也是民间文学教师自觉探索探究的教学课题,将田野调查及理论教学相结合起来,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实践教学,大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交际能力等。
紧紧依靠地方文化资源是实践教学的渠道,运用身边的民间文化资源培养学生是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方法实践区域相对集中,一般不占用教学时间。民间文学具有地方特色,学生通过采访自己所处环境中的民间文学作品及民间文化,进一步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感受地方风情。
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河套学院的办学宗旨。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这一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蒙古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可试行新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万建中.民间文学的再认识[J].民俗研究,2004,(3).
[2]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王志清.民间文学志的课堂演述与教学实践——以民间文学类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4)79-83.
[4]李莉.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民族学校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5,(5):180-183.
[5]黄永林.关于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问题[J].文学教育,200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70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