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口述史视野下研学课程的开发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南粤古驿道曾是中原联系岭南的重要桥梁,它见证了岭南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以及岭南文化的千年发展,是广东省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2016年以来,广东省启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珠海香山古驿道作为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连接中山、珠海和澳门繁荣一时的贸易通道和官道,也是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精神纽带。随着珠海长南迳古道本体遗存修复、特色节点打造、文化空间展示、生态环境修复、标识系统建设等工作的完成,古道已成为市民游客感悟历史、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在此背景下,珠海市第二中学审时度势,结合学生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开展了古驿道相关历史文化研究与社会实践,为了解决研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意义弱化和课程建设迟滞等问题,珠海二中开发《寻找珠海的历史记忆——珠海历史名人口述史》课程,通过具体的研学路线设计,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合作与问题解决过程,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课程设计初衷
  1. 依托平台,利用本土资源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日渐深入,“古驿道研学”“寻找珠海城市记忆”等活动也适时推出。珠海二中作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又处在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香炉湾畔,属于珠海中心城区的中心,学校周围集中了比较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古驿道就在学校的周围,那些在当地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的历史空间就在学习者身边,他们的故事还在当地人民中流传,他们活动留下的历史遗迹历历在目。学生们做研究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中丰富的历史资源,直接接触到第一手的材料,摆脱学校和教师的固定思維,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因此,我们着意通过研学活动把古驿道等在内的一批文化资源用好用活,做到为我所用、为学所用。
  2. 研学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新时代探索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并将其与地方课程建设相结合,是当前立德树人的新思路。以学生身边的历史文化为教学资源,容易激起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水到渠成地达成情感教育的目的,陶冶、升华学生的情操。爱祖国首先从爱家乡开始,爱家乡又必须根植于身边的历史文化。渗透学科素养、厚植家国情怀,说到底就是立德树人。
  3. 口述历史,开发校本课程
  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精心计划的对历史当事人或目击者的访谈,来收集和研究有关个人、家庭、历史事件或日常生活的历史信息,将这些当事人或目击者的回忆和看法作为音频记录保存下来,为后世所用。口述历史力争收集不同视角的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都不在书面文献里。口述历史使得学生以深度的、个人的方式与历史发生联系,提升他们的身份认知,也是重要的代际教育和叙事教育手段,可帮助青少年理解共同的人性,理解每个生命的价值。
  二、课程主要的活动形式
  研学课程作为跨界产物,多方联动参与是广泛共识:学校、教育局、旅游机构以及其他社会部门和社会资源等多方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不同机构的作用,互联互通,构建一个良好的研学旅行载体,有助于研学旅行课程的落实。
  在开发与实施《寻找珠海的历史记忆——珠海历史名人口述史》这一课程时,我们借助许多不同的平台与资源,吸引学生去探索与实践。具体来说,有表1所示几个活动的形式。
  上表反映了这一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对多方资源的整合,不仅充分发挥了本校的人力资源、学科资源优势,更拓展了活动的范围,教育行政部门及重大影响力的会议都成为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生长,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文化、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课程的框架设计
  “寻找珠海的历史记忆”课程框架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的分组与培训,具体研学课程内容包括:口述史料收集的理论和方法、口述采访的技术及注意事项、珠海历史文化概论、珠海历史文化名人田野采访基本目标概述等。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我们一般选择高年级带低年级的组队方式。
  2. 第一期分组田野采访。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珠海历史文化名人的地理分布,以自愿为原则,先选取部分重点人物,分赴珠海的四个点开展田野调查,目的在于初步体会、了解口述史的方法与田野采访的技巧。这四个田野调查的点分别为:(1)珠海南屏镇南屏村、南坪镇北山村,两地分别是容闳和杨匏安故居所在地,主要进行容闳、杨匏安史料的收集;(2)珠海前山梅溪村:主要进行陈芳家族的史料收集;(3)珠海唐家湾淇澳村:主要进行苏兆征史料的收集;(4)珠海唐家湾镇:主要进行唐氏家族(包括唐绍仪、唐廷枢、唐国安)史料的收集。
  采访的对象包括以下各类人员:珠海历史文化名人的后裔及族亲;对珠海历史文化名人有较深了解的当地文史工作者;乡村的长者、地方上有一定地位的知名人士;随机采访,即对遇到的普通人的采访,如当地的教师、公用设施的管理人员、随意选择的乡亲、外来人员等。对于所有的采访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全部录音,并且有当场的书面记录,形成原始记录。
  3. 第二期分组田野采访。此阶段扩大田野考察的范围及文献资料等历史资源引用的范围,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口述史的了解。课程内容基本上与第一阶段工作一样,在访问地区上有所扩大,并增加采访的对象及一些重点访问。此外引导学生搜寻一些民间文献调查,如族谱等。随着掌握的材料逐渐增多,有条件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心得写成小文章。
  4. 资料整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对前述阶段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录音所得的音频形式的资料变成文字资料稿,但不改变具体内容,基本上以实录的方式完成,形成问答体的文字稿,时间为1-2周;(2)将问答体的文字稿转化为以受访对象为主体的叙述体的口述文字稿,严格按照受访者表达的原意,只进行纯技术的文字的加工,时间为1周;(3)对叙述体的口述文字稿进行必要的考订,改正从声音转变为文字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识、误植,以及由于记录者、整理者知识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其他错误,时间为1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
  首先,在文化修养方面,通过对精心筛选出来的珠海历史名人的历史踪迹及后代、亲人的采访,有利于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名人的精神内核,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激发他们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意识。
  其次,通过采访经历及采访资料整理的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不断地开发自身的潜力,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学生面对一些方言,如何确定其意思,怎样才能最大限度保留被采访者的愿意,纯技术的文字加工其界限为何,在思考、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第三,学生参与采访考察的过程,其实就是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熟悉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例如,学生采访名人后代、学者应持何种礼仪,语气、语言如何选择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性实践的重要方面。
  总之,将口述史学引进中学历史课程,是适应新课改要求和核心素养落地的有益尝试,也是正在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我们坚信,将口述史学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9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