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优化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工科;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金项目] 2018年湖南省教育规划一般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XJK18CGD011)
  [作者简介] 向 卓(1983—),男,湖南沅陵人,工学硕士,衡阳师范学院信息与网络中心科长,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研究;李 浪 (1971—),男,湖南衡南人,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衡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257-02    [收稿日期] 2020-03-04
   一、引言
  随着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工科专业的兴起,“新工科”专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和《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1]。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极为灵活的力量,给了更多的学子在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平民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规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在培养模式上应区别于研究性大学,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走自己独特、创新的教育教学之路。具体而言,独立学院应当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对当前社会经济对各种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剖析和准确研判,从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为社会培育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应根据其办学定位及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多思考、多改革、多创新,探索构建适用新形势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背景及现状
  1.培养目标不符合社会需求。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不及本部高校,然而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还是与本部培养方案大同小异,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对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科研方面的优势,又无实践技能优势[3]。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而独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明显的偏差,如何依靠独立学院的灵活性,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未跟上专业市场需求,培养方案的制订往往忽视了如何“应用”。计算机专业技术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但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所学内容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般每几年才更新一次,而且理论与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未齐头并进,以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为例,理论课92周,专业实践28周,但实际能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很少,课程考核时一般也是只考理论,实践部分也只作为平时成绩,让学生以为,实践可有可无,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缺乏深度和广度。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是计算机专业具有的特性,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就离不开社会和企业平台的锻炼。但是,当前独立学院的计算专业教学中,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不足,使学生得不到企业实践层面的锻炼,应用实践能力提升存在瓶颈,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建构。
  4.缺乏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要提升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就需要合适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和促进因素。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实践环节的评价要求,依旧束缚在传统的评价内容和模式之中,这种情况一方面严重阻碍学生参与实践应用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讨
  在“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不断培育出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对本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规划更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并增加实践课程时间,如影随形。具体而言,要以专业课程为核心进行课程本身的模块化建设,构建起适合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为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课程支撑。补充新内容,如平台设计、云计算理论课程、IT类企业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如Python、Scala、R语言、PHP等,以及新的计算模式下的编程,如基于Spark的编程、基于GPU的编程等[4]。
  2.重实践、抓应用,配套合理的评分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就是通过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对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建立完善的应用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载体。因此,独立学院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基础技能、应用技能、综合应用以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检查和监督,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如今许多高校独立学院都存在实践教学平台不足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拓展校企合作。广大独立学院应当要重视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领域的重要价值,要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评价实施等环节进行全方位合作。企业从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开发类课程以及综合实训课程等多个层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在专业知识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就业技巧锻炼、心理健康疏导等方面进行立体化指导,从而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机制保障。
  4.丰富教学手段,构建教学评价机制。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手段。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合作企业。并且,教师、学生与合作企业之间需要相互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校企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内容的设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为导向,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细化。针对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改革等方面;针对学生,教学评價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针对合作企业,教学评价内容应包括资源投入、师资培训、学生职业素养的锻炼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评价不仅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更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必须要兼顾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和功能,这样才能使广大师生能够将实践活动置于日常的教学、学习过程的重要和突出位置。同时,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高校可以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发教学评价综合管理平台,使教师可以随时看到教学效果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5]。
  四、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存在很多弊病,但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坚持改革创新,把握市场规律,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校特点及培养目标定位,探索符合学校实际、与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教育研究,2017(3):1-6.
  [2]王婷,刘任任.新工科建设形势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8(2):10-13.
  [3]陈卓然,华振兴.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7):85-89.
  [4]刘红飞,张志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思路[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664(06):92-93.
  [5]张莉,吴延霞.基于新工科的校企合作型专业毕业设计探析[J].河北农机,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5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