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习作个性化指导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生在写作时常出现题材陈旧、逻辑混乱、表达空泛、修改无序等问题。在习作“取材—构思—表达—修改”四个阶段,借助思维导图,进行习作个性化指导,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习作个性化指导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个性化学习指导必不可少。所谓的个性化指导,就是老师基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特点等,设计“因材施教”的指导方案。
习作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是从客观现实汲取感性材料,经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它综合地体现了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说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最直观的体现。学生最需要我们到位、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指导。
一、 小学生习作常见问题简析
学生习作基本包括“取材—构思—表达—修改”四个阶段。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往往发现学生出现这些问题:
(一)题材陈旧
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往往到了写作的时候就变得暗淡无光,新意匮乏,有的同学甚至觉得无事可写。写父母的爱,不是送伞,就是看病;写成长故事,不是学骑车,就是学游泳。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是学生思路没有打开,不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最终导致习作感情虚假,生搬硬套。
(二)逻辑混乱
小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由于抽象逻辑能力较弱,他们在表达事物的逻辑关系时,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习作层次混乱,顺序有误。
(三)表达空乏
学生在写作时,总喜欢以大致的、笼统的描述为主,细节不够具体,缺少修辞手法,详略不得当。
(四)修改无据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修改提出了明确且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是不少学生对修改的内容和方法还不够清晰,往往沦为改错字病句,忽略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更有实质性的修改。
二、 妙用思维导图,落实“习作个性化学习指导”
思维导图作为能够反映普遍思维过程的工具,也必然反映写作这一思维过程。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清思路,有效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及时诊断,发现问题,从而有效进行个性化指导。
(一)发散思维——有效选材
审题,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第一步。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题目要求的关键词一一罗列出来,学生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题意。同时,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老师就能比较容易地发现学生在理解题意上的遗漏,比較好地避免离题的情况。而这个分析题目的导图还可以作为作文评改的一个重要工具。下文将会具体谈到。
通过审题,学生确定了主题。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我们可以利用主题中的关键词,围绕中心词自由想象,并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这样的发散性思考,可以放在课前进行。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写我自己》,学生在家可以与父母交流,尽可能多地将有关自己的一些关键词写下来,那么可供选择的题材将非常丰富。老师在课前批改这些导图,也可以发现学生在思考中的一些缺陷或者盲点,如有的学生忽略了外貌的记录,有的学生比较少关注到自己的性格或者爱好。那么老师在课堂进行总结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也可以将这类的发散性思考放在课堂上。又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我们就需要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成长”才可能有效地发散思维。因此,通过讨论“成长”,再口头交流自己的成长,再给“成长”做一个粗浅的分类,我才让学生开始有针对地发散思维。此时,学生有了这些前期的思维碰撞,他们的想法变得非常活跃。有的学生想到了与同学之间的小摩擦,有的学生捕捉到自己的一次失败经历,还有的学生谈到了一次特殊的旅行经历。这时的思维导图主要作用就是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增加可选择的内容。个性指导也因为学生本身的特点而得到落实。例如,老师可以引导舞蹈队的同学多从排练、表演等方面寻找素材。平时比较害羞,特长不多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抓住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小细节给予学生提示。思维导图所罗列的素材必然增加了,再加上老师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素材,文章的内容自然就有新意,同时易于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提纲挈领——巧妙构思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要写好文章,首先就得有清晰的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正是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写作技能。学生思路清晰了,才知道要写什么,才可以提炼中心,进而很好地谋篇布局。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不一样,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指导高年级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习作风格,发展自己的个性。如有的学生善于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感情,有的学生喜欢运用倒叙的方式,有的学生善用对比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点。老师指导写作能力较弱,逻辑思维较差的学生也更为便捷。通过思维导图,老师不但一目了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在学生真正落笔写文章之前指正,提高了效率。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 即景》,要求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同时还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于是我让学生先利用思维导图,再现景物的变化过程,如雷雨前后的变化,夕阳西下的变化,窗外花园沐浴晨光的美景等等。这些景物开始是怎样的,接着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由主到次等。根据导图整体构思,全面把握。这样就能落实动态描写,又能体现习作的顺序。在写事时,学生更能通过思维导图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勾勒出来。个别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借助导图很好地尝试倒叙,甚至插叙的写作方法。 以往写作中,一些同学写作没有定好详略,写作很随意。有的同学觉得我的文章写得那么长,一定不错。实际上却没有突出重点。我班一个学生在写《成长的故事》时,写的是她竞选大队委的事。故事的高潮在于竞选后她认为自己表现不佳伤心失望时,却意外获得了成功。她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自然将竞选前、竞选时、竞选后三大部分细致罗列出来了。发现这样的问题,我就提醒她要思考,重点写哪一部分,哪些部分只需要略写即可,学生就不会像过往一样,把竞选准备,竞选表演等其他内容写得太具体、太长,影响到后面的重点部分。
(三)添枝加叶——丰富语言
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习作提出了更具有个性的要求:“尽量减少表达形式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有的学生到了写作之时,就将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忘得干干净净。那么,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丰富完善思维导图,在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基础上努力斟酌遣词造句。
我在指导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时,往往会让学生增加三类内容:1. 修辞手法。将比喻、对比、夸张、拟人等关键词甚至句子补到导图中。2. 名言佳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描述美景,讲明道理等部分,可以添加相应的名言佳句。3. 小组内互相学习时,同学导图中值得借鉴的内容。有了这些前期的设计,下笔时思路更顺,内容更充足,写作自然水到渠成,习作难度也相对降低了。
(四)精雕细琢——修改完善
1. 评议导图,落实要求
之前审题时制作的题目导图,此时又可以用来作为修改评价的依据。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修改时,就要求学生先根据思维导图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再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因为有自己设计的清晰的导图,许多学生较容易排查出自己习作的问题。
2. 寻点导图,激活思维
利用“审题导图”发现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但表达方面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极易忽略的,即使发现了,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处理。此时,就需要老师在学生没有讲明白的,有疑点的地方,或者是忽略的地方做上标记,并指导学生就这个点利用导图思考,再进行修改。例如学生写到“小白兔吃萝卜”。我就在旁边打了个三角符号,引导他就“小白兔吃萝卜”这个动作写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经过思考,这个学生写出了“抱着萝卜—半蹲着—咬—咀嚼”这个简单的导图后,“小白兔吃萝卜”这句话就变成了精彩的、描写细致的一段话了。
画一幅好的思维导图,就等于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选材、构思,文章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再经过表达手法的提升,习作质量肯定有了很大保证,写作速度也一定得到提升。
基于思维导图进行的个性化习作学习指导,降低了习作难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碧娥.思维导图在习作评改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5(9).
[2]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87-93.
[3]杨九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65.
[4]姚瑶.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索[J].新农村,2009(12).
[5]胡远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3).
[6]苏英芳,阎照强.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学周刊,2020(9).
[7]龍群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8]朱柯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
[9]张柳柳.小学语文教学疑难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10]孙玉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作者简介:
温颖,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4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