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职机械基础的有效性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繁多。由于中职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薄弱且学习主动性不强,想要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机械基础; 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9-085-001
   机械基础是中职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课程主要包含了工程力学、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动等内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相对比较独立、交叉渗透较少、无论是教学还是学生自学的可选择性都较大,不必按部就班依次学习。通过课程教学,其基本目标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维护相关机械设备,进而可能进行机械设计和研发。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国家一项重要的长期人才培养政策。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很大的需求。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门槛随之降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这给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面对新时期的中职学生,若要达到让学生“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就要倒逼中职教师改变以往“满堂灌”“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课前准备
  1.学情分析
   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缺乏,理解能力不高,但动手能力强、对事物新鲜感强。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采用新颖的“可视化”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对一个课堂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为更好地做好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应当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学习平台学习后通过调查问卷、投票等方式及时反馈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合理分布时序节点,明确教学重点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堂教学
  1.巧妙导入
   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自然涌现,需要教师细致巧妙的引导。巧妙的导入,就像桥梁一样,联系着新旧知识;就像路标一样,指引着学生的思考方向[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一节课如何开头?没有固定的模式,常见的有复习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视频导入法、任务导入法等等[2],在教学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笔者在讲“渐开线齿廓”知识点时采用了任务导入法,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硬纸板和一根棉线,把棉线的一端N点粘在圆上,用手拉住另一端M点,让这根棉线在圆上滚动,那么M点的轨迹就是这个圆的渐开线。通过这种导入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直观了解了渐开线的形成原理。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结合
   学生被开头吸引住以后,要乘胜追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相结合,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松懈。例如,笔者在进行“铰链四杆机构”授课时就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展示铰链四杆的动画进行示范,讲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和分类,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观察手中的模型,判断当哪个构件为最短杆时分别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并引导得出最短杆条件。通过一步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参与度。(3)问题引领法:提出“是不是满足最短杆关系就一定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机构?为什么?”等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概括、生成创新的过程,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4)实践教学法:将学生两两集队、共同合作,利用手中红白两色线分别量取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另外两杆长度之和,进行比较,得出最终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定的条件,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学习方法:(1)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围绕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定这一中心问题,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讨论。(2)自主探究法:学生根据问题,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动画和教学过程,自主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3)举一反三法:学习了铰链四杆机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节曲柄滑块机构的内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知识变通能力。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另一方面也是对课堂成效的有效检验。笔者主要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法。
   “线上”,是课后利用学习平台布置相关练习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对学生测验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及时了解把握教学的效果,从而有效完善下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对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在下节课再进行复习巩固,确保知识点不掌握不放过。
   “線下”,是在每个章节结束时安排一个相关实训课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例如,在齿轮轮系这章时,可以让学生把车床的变速箱打开,近距离观察齿轮传动机构和各对齿轮的啮合,及其对车床主轴转速的影响。通过现场教学、拆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学生的机械基础教学中,各种教学法的运用都应基于教学实际与学生实情需要[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陆齐芳.探索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2012(26)
  [2]殷召梅.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2(7)
  [3]陈慧.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5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