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静
针对学生的现状,数学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充满兴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职业教育就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需要扩容服务范围,扩大教育对象。因而,学生的起点低、差异大成为必然,其中数学课体现更为突出。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功呢?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肯定学生的求知欲
有调查表明,从愿意学习的理由分析,有76%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认知内驱力,也就是他们希望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这个数字表明,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管是努力的还是不太努力的,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学习,喜欢学校生活,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并希望得到这种乐趣。这一点提示我们,并非差学生就一定不喜欢学习、厌恶学习。还有69%的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动机是要挣口气,不要让人看不起,说明学生从内心里愿意做得好些,有自尊心和上进心,他们希望成功,被人尊重。从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认识看,总的来说他们的主观愿望是正面的、积极的,是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基本一致的,这个结果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立了信心和基础。
二、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学生不喜欢注入式教学,不喜欢死板的、千篇一律的、毫无生气的教学方法,他们喜欢宽松的、愉快的、自由的、积极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善于综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这样的几个细节。
(1)良好的情境设置。情境设置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得好,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新课导入中,引入情境是否得当值得重点关注。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以《棋盘上的粮食》作为课程的开始,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们积极争辩,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此时,抓住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心理,开始安排下一个教学环节。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借助“喂鸡”,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他的教育理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如果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老师。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学习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对一些数学软件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展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经过,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与反思。譬如,辅助软件之一《几何画板》。该软件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如几何画板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像应用中,只要我们赋予不同的数据,就会得到不同的图像,从中去更好地认识图像,去发现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FLASH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教学的辅助软件,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FLASH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4)降低起点,增强内容的弹性。抽象难懂的知识要降低起点,类比已学知识,由浅入深地讲解,例题选择降低难度,讲解时多设层次,层层设问提示,引导学生同步思维。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讲评、辅导,给以解决。同时,对学生已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与重要方法,多次反复,加强巩固,做到前后贯通,每堂必练。
(5)融入式教学。根据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负责精神、合作精神、细致耐心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同时,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发展方向,允许学生选择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试卷参加考试。或者进行一卷多题考试,在同一份试卷中可采用选作题的形式。对虽然努力但仍然觉得困难的学生,可采用转移评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学科素质教育涉及数学教学的许多方面。它应在学生现有的身心条件下,通过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数学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5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