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铌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命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其途径涉及诸多方面,而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一方面是和谐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从事教育、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 师生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师生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师生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不可选择的。教师的职责是爱生性,接近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学生的最大特点:向师性。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率相当高,经常犯错误。而教师要宽容、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领导学生,组织学生,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 小学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小学生十分依赖教师,十分相信教师。总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的话甚至比父母说的还管用。一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便可稳定和巩固下来。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较单纯,因而建立的师生关系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期待与信任,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进步、人格形成产生着重大影响。
三 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好,学生喜欢热爱这个教师,进而喜欢热爱他(她)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差,学生自然就讨厌、不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自觉完成作业。师生关系的好坏还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情绪。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心情压抑时思维是混乱的、无序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使学生不压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四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教师要经常学习有关师生关系的心理学理论,不能总是传统的学生观。通过学习,让教师了解、明白师生关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从理论上能主动地、自觉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2.重视身教,不忘言教
两者都十分重要。根据小学生师生关系依赖性、向师性的特点,教师要用自身模范的语言、行为、待人处事等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编好道德教育这本书,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同时也不能忽视言教,小学生年龄尚小,一切都是空白,很多还不懂,要靠我们作教师的,讲明道理,教会做人。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3.建设和谐、向上的班级组织
通过班队干部的培养,班队活动的开展,班级规范的建立与施行,学生操行的评价等多种激励途径和形式,建立一个班风正、学风好、纪律严、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通过这种良好的集体组织、环境氛围教育感染学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4.抓好良好的开端教育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学、新接手一个班级时,要狠下工夫,迅速地建立起教师的形象、威信、班级规范、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以后的师生关系就不难相处,就能有效避免乱班、乱课现象的出现。
总之,师生关系,是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师生关系是学生生存的微观环境。师生关系的好坏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徐世贵.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高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0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