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生花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物理实验教学,既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但实验往往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及实验器材的限制,存在实验不能实施或在实施过程中可视性差,不够明显等问题。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物理实验的预期效果,从而削弱了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实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难以处理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如果能将真实和虚拟这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那么真实的实验和虚拟的情景会深深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
一 变想象为直观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许多原理学生必须凭借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才能对原理、知识理解透彻。初中生的这种想象力又非常贫乏,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好弥补这种不足。在《连通器船闸》一课的教学中,涉及连通器在实际中的运用,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农村学生来说,仅凭几幅示意图是无法获得直观感受的。教师运用计算机模拟船闸情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船从下游到上游的水涨船高、分步过闸过程。
二 展示真实场景
计算机技术尽可能地展示真实场景,有助于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在对事物的感知之上。例如,在《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中,可以给学生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发声体的振动――青蛙鼓动的肚子、蟋蟀颤动的双翅等,激发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想。
三 变理性认识为感性认识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但有些“真知”是不能亲自实践的。在电学中讲到,人们若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去接触高压电线,可以致人死亡;在使用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也不能用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会引起酒精灯爆炸,造成火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软件,对严重后果进行模拟展示,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
四 变抽象为具体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件令师生头疼的事,难以摆脱抽象深奥难懂的困惑,而计算机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如在《光的传播》一节进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学中,课本上只用一个平面图表示,不够形象,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我用Flash软件把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这样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直观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如同水流,学生一看就明白。
五 辅助演示实验
初中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演示实验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起点。计算机模拟的演示实验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一人操作,不利于同学观察的问题。例如:演示实验“磁体周围有磁场”时,采用实物投影仪将磁铁和磁针全部放在投影仪上,整个现象清晰可见,即使坐在最后面的同学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既提高了效果,又节省了时间。再如:演示“并联电路实物连接”时,采用动画连接,学生掌握快、效果好。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是多方面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为课堂带来视听新感受,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充满活力,而且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想去学,愿去学,成了学习的新主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的课堂贴近现代生活,贴近现代技术。它所营造的现代化教育氛围将为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