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法指导在语文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教学中“读”是基础。古语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读能使人入境,读能传情,读能明理,只有读得文通字顺,才能够具体地理解内容,才能够深刻地体会思想。这就需要多读,在读中渗透学法,也就自能读书了,也就达到了由教到不教的目的了。正如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阅读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 通过对文章的精读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有了兴趣,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精读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引导学生精读作品,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自我发现的惊喜,得到了自我愉悦,他就一定有了阅读的兴趣。
  课文《白鹭》是一篇值得精读的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精品细读,就能品出文章的韵味。教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我注意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总领全文的句子,指导学生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再带着“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悬念朗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导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在范读课文时,故意把“钓”字错读成“捉”,引发学生思考:在这里能不能改成“捉”?从而引导学生品味白鹭“钓鱼图”的别有风味,在“捉”和“钓”的分辨中体会文章的精妙之趣。
  2 采用个性阅读增大阅读内涵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
  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教师应该明白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独立探究,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鼓励学生学会大胆质疑,合理探索。激发学生活跃思路,萌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我按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教学,积极营造独立思考、自我提问、探索问题的教学氛围,重在“引”。要求学生提一些有价值、有个性情感体念、主体思考味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对文章的重点关键的地方进行推敲、顿悟、质疑,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初读课文后,我布置这样的讨论题: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要做什么?理由是什么?这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这个问题提纲挈领地把课文主要问题带动起来了,从小说的构思、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思想基础和文章主题等角度,学生做了多方面的回答。我之所以这样问,一方面是强调主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其质疑的精神,从而有独到的见解。
  3 采用框架阅读法巩固知识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语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即可采用此法。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4 通过情境写作和延伸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既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质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增加情境写作训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实现以读导写,由写促读,读写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阅读课后,我们要注意组织引导学生课外练笔,拓展练笔是对文本对话的延伸。我们可以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扩、缩、续、改、仿等训练,以苏教版课文为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扣住结尾续写《如果孔乙己在现代》。几乎每篇课文都是练笔的典范,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领悟、吸收文本的精华,让学生依托文本,才能在拓展练笔中巩固运用,达到质的飞跃,使读与写得到均衡发展。
  语文的阅读方法纷繁复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2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