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行为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案例介绍:小嘉和,四岁半,非常好动,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离开座位围着桌子乱跑,而且引逗着其它孩子追自己,只有在教师的提醒下才会收敛,但安静的时间不是很长。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霸道,常跟其他幼儿抢玩具,经常以打、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幼儿,跟别的幼儿难以合作,有时还把幼儿园的玩具装回家。一些小朋友说他经常打人,不想和他玩。
案例分析:
1 幼儿不良行为的成因
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是常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取决于家庭、幼儿园和幼儿自身的身心特点。
1.1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小嘉和父母工作较忙,顾不上管孩子,对小嘉和比较纵容,不管其要求合理与否总是尽量满足他,任由孩子自由的不受约束地发展,使得这个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任性。虽然父母之间也交流和沟通,但无法达成共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和惩罚,认为有幼儿园老师管孩子就行了,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简单地说两句就算了,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这些不当的教育方法,使小嘉和形成了任性、自私、霸道的不良行为习惯。
1.2 教师对孩子关注程度不够是幼儿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作为教师,可能因为幼儿之间个别差异的存在、教师自身状态的改变和情景的转换,而使教育行为失去规范和理智。例如,因班级人数较多,老师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小嘉和,忽略了他对情感和行为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冷落、不被重视的自卑心理,不喜欢和其他孩子正常交往,而采取引逗或攻击的方式。又例如,老师对小嘉和同样的行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上午老师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对小嘉和的不良行为管理比较到位;下午老师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对小嘉和的不良行为有些听之任之。
1.3 幼儿的身心特点是产生不良行为的根本原因。首先,小嘉和有很强的好奇心,活泼好动,而他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例如,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是因为喜欢。其次,小嘉和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经常出现了“明知故犯”的情况。第三,小嘉和发生的不良行为,逃过了老师和家长的眼睛,没有及时受到批评,反而偿到了甜头,使其得到了一时的满足和喜悦。
2 解决幼儿不良行为的对策
通过本次个案研究,我认为要防止幼儿不良行为的发生,主要从家庭、幼儿园两方面入手:
2.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2.1.1 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相互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2.1.2 转移教育中心,改进教育方式。家长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教育水平,应该在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把注意重心转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上,及时发现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1.3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和行,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父母且不可忽视生活细节,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家庭中的琐事,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
2.2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园度过的,除了必要的家庭教育外,老师在矫正幼儿不良行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1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师幼平等的教育观。教师要利用不同的形式,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正确、科学、合理分析孩子的行为。老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尊重他们,同他们多交流沟通。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随时掌握孩子思想脉搏,透过不良行为现象看到问题结症所在,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幼儿有时为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会去说谎、做假、争吵、打架。在矫正幼儿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自尊心才会有自信,才会积极向上,勇于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老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对立的,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变得苍白无力。幼儿的反抗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若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对他不好,他就会对你所说的一切都回答“不”。对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幼儿,一定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只有让他认可你,才能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指责他,对他态度冷漠,就不利于其行为的矫正。
2.2.2 运用多种形式,实行灵活教育,增强其克服不良行为的信心。老师坚持运用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教育方法,恰当地运用表扬、批评等来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有时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表扬要恰当。恰当地运用表扬如同给有不良行为的幼儿加了一次油。这种表扬是对幼儿进步的肯定,而不是空泛的,没有分量的,是值得幼儿来珍惜的。这种表扬最好在公共的场合,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到他的进步,从而让他产生愉悦的心情,增强纠正不良行为的信心。其次,批评要谨慎。要尽量避免因批评而带来消极情绪,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让他感到老师时刻都在关心他、帮助他。批评最好要单独进行,这样才能保住他的面子,不伤他的自尊心。
第三、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接受,而利用幼儿最喜爱的墙饰宣传作品进行教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适时的张贴墙饰宣传作品,同时注重对班级常规的建设,良好的常规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2.2.3 要正确对待“反复”,坚持耐心疏导。幼儿的不良行为常常会出现反复,尤其是对一个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更是常见的,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失去信心。要在幼儿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稍有一点进步就应给一份肯定,让幼儿多一份信心。
综上所述,和谐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正确的育儿方式,良好的师幼关系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要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需要父母、老师的共同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7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