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茂芳

  作文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知过的事物,借助于词语、句子再现出来的思维过程。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作文难教难写”已成了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从害怕作文到愉快作文。
  一、重视阅读,拓宽知识
  小学生语言能力包括感知、理解词语的能力,记忆、积累词语、造句的能力,修饰词语的能力。这些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表达,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取决于阅读教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1.课内阅读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习作的好材料。因此教师要发掘教材本身的语言因素,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积累语言的表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真正领悟到这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表达。从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一种把学习、生活的美好感受、体验表达出来的愿望,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和动机。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作文才会写得乐,才会对作文感兴趣。
  2.课外阅读
  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好书。因此教学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让课外阅读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积累方法、积累素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量越大,视野越开阔,思维越活跃,悟性越高。首先,我让全班同学轮流每天讲一篇读过的文章(作文、故事、连环画均可以)坚持两年不间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内容也由最初的《格林童话》《优秀作文选》扩展到《十万个为什么》《少儿名著》。其次,以课文为中心,拓展阅读量。如学了《赤壁之战》,开展看《三国演义》,讲三国故事等活动;学习了《狱中联欢》,指导读《红岩》等;另外,鼓励学生看报纸,了解新闻时事。他们的思维活跃了,获得信息多了,知识丰富了,写作的欲望就强烈了。
  二、感受生活,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学生的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领悟了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有所感,才会写出好作文。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素材才不怕写作文。农村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如放牛、放风筝、捉迷藏、捉鱼、喂鸡,这些充满童趣的事在农村孩子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培养学生表达这种生活乐趣。此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让学生轻松地把身心放在活动中。学生感触多了,就能写出好作文,丰富的生活素材会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的产生。
  三、引导写作
  学生刚上三年级。就有家长说:“现在要学写作文了,要好好学。”学生还没弄清作文是什么的时候,就先在头脑中形成了“作文难”的定势,因此,我认为首先要树立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作文难写,大多发生在初学作文时,因此初学作文要鼓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好是老师设计好内容。例如,带领学生看秋天的景色,由学生练习,可以避免无话可说。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力太差,可以让他们先把要写的内容讲清楚,可以多说几遍,然后再写,甚至可以说几句,写几句,这样练习几次,学生就能逐渐领会“作文就是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等学生升入高年级之后,结合课堂教学,学生阅读量增大了,思维敏捷了。这时就可指导学生对生活、对时事进行观察,使他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四、因人评价,热情洋溢
  学生的语言发展不平衡,写作能力也有差异。如果学生在作文练习中很难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可言。在评价学生的习作中,教师情感的天平往往偏向少数优等生。试想,写得不怎么好的学生对作文还有兴趣吗?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一定要以学生自身的作文为水准,在指导其缺点的同时,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哪怕只有一段或一句精彩的话,也应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习作中成功的一面和闪光点,清除他们对作文的厌恶心理,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因人评价的习作,才不至于扼杀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写作水平低的学生的作文兴趣。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者单位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冯店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7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