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臧春燕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作为教师,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学生的现有学习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教授的内容,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达到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就此问题经过不断思考、进行有效的探索、经过不断的实践,尝试各种办法来验证自己所下的结论。就实践中,我提出几种效果较好的方法,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实际
数学知识是浩瀚的海洋,教师要能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是在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游戏,这样学生既能学得轻松,又能记得牢固,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便不断思考、探索、实践,并尝试各种办法来实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始于起点,阔步前行
学习起点,是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有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外乎两条途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基础。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我在导入新课前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比例知识?”生1:“阅览室的地图上有比例尺。”生2:“我妈妈在打农药时要进行药和水的配比。”看来学生对新知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我就承接着学生的现有知识继续往下进行。学生学得非常投入,教学过程也很顺畅。
二、生活数学,趣味盎然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让全班同学判断生1、生2、生3、生4谁最高,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因为生1在我后面,其余在我前面,所以生1最高。”“让他们排成一队。”师:“请同学们用图示表示出他们的身高。”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基本整理出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接下来的练习,我让同学们统计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制成条形统计图。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完成得也很准确。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课后我进行了思考:这应归功于这些材料都是来自生活,是同学们身边的事,所以他们感兴趣,也能用心地去做。
可见,生活数学采集,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而且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三、亲身经历,记忆犹新
1.模拟现实情景。“行程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相向而行”、“同向而行”、“背向而行”学生总是搞不明白。如:(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9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已知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9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多数学生会做第一题,看到第二题就不知所措了。于是我就画线段图进行讲解,第一题很快都明白了,可第二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仍流露出似懂非懂得神情,这可怎么办?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个合作,一起来模拟一下汽车行驶情境。先模拟“相向而行”,接着“同向而行”,因同学们自己亲身经历了汽车的行驶过程,马上就明白了第二题如何解答,而且通过比较,还找出“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学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微笑意味着他们对知识理解的快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对这种学习方法的认可。
2.动手做一做。学习完圆柱的体积后,紧接着就是圆锥的体积。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总是容易把1/3丢掉。我进行了反思,以前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是用课件演示讲解,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做练习时容易出错。于是再次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我就想能否换一种方式,看效果又会如何?于是我在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盆水,让学生准备好学具盒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自己动手倒水,观察、思考来推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结果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操作完后很快就借助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生:“因为用圆锥倒了三次水后,把圆柱倒满了。所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就布置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时间交给学生。结果学生知识掌握得很好,令我兴奋不已。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也发现除个别学生粗心出错外,再也没有学生把1/3丢掉。看来可操作性的知识,是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效果会更好,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快乐体验,心灵旅途
课堂及时评价就是教师运用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后续的学习。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当谈到生活中圆柱的表面积环节时,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差的一个学生大胆地说出笔筒是由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组成,是一种特殊情况。“你很善于观察,也会动脑思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真棒!”我及时表扬了他,只见他在偷偷地乐,同时也激起了其余学生的表现欲。接下来学生接二连三地说出了水杯、量杯,甚至还有学生把通风管、烟囱、钢管等只求侧面积的情况都说出来了。本来这是本课的难点,可经我的一句表扬,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可见及时、恰当的表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