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红
一、正确对待错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误,有错误才会有进步,有错误才会有发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对待错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错误。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同学做完作业就算是大功告成,并不思考作业是否正确,当看到老师的批改后知道错了,却又不知错在哪里,不主动思考错误的原因,只知道等待老师的讲解。这样的恶性循环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作业完成得更好。
二、教会学生自查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纠错
引导学生自我纠错要从低年级做起,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识字少,写完作业后,很少有学生主动检查,当老师给他们指出错误,帮他们一一改正过来后,也很少有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以及自己如何去改正错误,所以我们老师不要包办太多,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创造自我纠错的机会,教会学生自查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纠错。
1. 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看,应先对照原题,看是否抄错数据或运算符号,再看算的过程中每步是否有顺序和计算上的错误,是否有脱式写错的地方,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验算或估算的方法来检查算得是否正确,作业做得对不对。
2. 如果作业写错了,就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分析题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究其根源,逐一突破。在反复的思考中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3. 当学生发现了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后,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因此改错行为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改错格式,如低年级学生可用橡皮轻轻擦掉,写上正确答案。高年级学生可将出错处用两条横线工整地划去,在其边上的空白处重新认真地写上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修改需规范、整洁,避免出现乱涂乱改的现象。学生一旦自己能把错误的知识纠正过来,他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就能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批改用特别的符号和评语,激励学生自我纠错
肯定和赞许永远是一剂良药。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鼓励。多一份鼓励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成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写完作业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而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书写工整,有的书写潦草;有的正确率高,有的错误较多;有的解题很灵活,有的答非所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只以一个“√”或“×”来评判,此法在判断正误上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评价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长了,学生做作业的质量也会出现滑坡现象。那么在学生的作业中,运用适当的符号和评语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学习热情会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批改方式:当作业完全正确时,我会欣然地打个“√”并在后面画上欢笑的小脸,或者一颗颗闪闪的五角星等充满童趣的符号。他们拿到作业本后,总是喜滋滋的,还与同学分享,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令他们更是喜不胜收。当然,如果作业本上有错的地方,我不再只是狠狠地打上“×”,而是仔细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例如学生在学习退位减法时,其中有一道题“25-18=?”不少学生做出的差是17。当我发现错误后,在错题下写上“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不要忘了退位呀!”通过这种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并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认识的完整性。
自我纠错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善于总结学生易犯的错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使自我纠错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成为一种主动认知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