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趣味阅读 丰富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更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是展示真、善、美的天地,是师生智慧萌发,心灵互动的乐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童心自由地翱翔在语文天空。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如何上好阅读课呢?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经常交流的永恒话题之一。我的阅读教学课爱从“趣”上做文章,本文我结合我阅读教学中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1.多讲故事,亲近孩子
  
  给孩子讲故事可以拓展他的想象力,锻炼他的表达能力,甚至可以根据内容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一些做人的教育,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增进感情。因此,在讲授课文的同时,我总会串插一些与文中有关的故事来吸引孩子,他们一听到老师讲故事,个个坐得精神抖擞,从他们的眼神中,总感觉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如在教学冀教版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时, 我给同学们讲了柳树和枣树的故事:有一位老爷爷,在他的院子里栽了一棵柳树,又栽了一棵枣树。?小柳树长得很美,杨柳细腰的;而小枣树长得弯弯曲曲,又黑不溜秋的,很难看。小柳树瞧不起小枣树,还经常取消它,可枣树并不在意。春去秋来,枣树接出了丰硕的果实,而柳树却没有,柳树不好意识的低下了头。这则故事和本课内容比较相似,讲完这则故事,同学们都知道做人不要骄傲。
  讲故事的方法也可以是多样的,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石》时,课前就要安排学生,搜集关于抗战的资料,在上课时,让学生讲,那些抗战影片很容易找,同学们通过《英雄儿女》、《上甘岭的战役》、《闪闪红星》等影片,感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卑鄙、可恶。体会战士们的心中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满腔仇恨。在此基础上再
  感受课文,“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就容易多了。
  
  2.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冀教版四年级下走进冰心这一单元时,其中的《别踩了这朵花》,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先自由阅读,然后让他们自主思考:冰心奶奶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读完后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和本组同学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要爱护小花,爱护大自然。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首我们熟知的儿歌《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的设计,先后三次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把金黄画纸剪成的“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孩子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明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波澜。第二次是引发孩子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第三次是让孩子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孩子们的情感波澜就推向一个更高的波峰。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这是一首儿歌,但是,将其方法适当的折射到我们的
  阅读教学课堂上,就会使我们的阅读课更精彩,学生们再感受美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原来阅读课是如此精彩。
  
  3.注意抓住内容精彩片段、重点段落、作者的写作特点
  
  课文内容精彩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价值,作者通过文章内容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如在教学冀教版六年级下《一个人和一幅画》时,文中通过对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突出了老人勤劳、淳朴、执着、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这一部分的语句、段落,甚至是重点词,来分析。如: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通过学生对着双手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发出对植树老人的敬佩。
  《白杨》一课结尾写出“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文章的重点,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结合课文的情景发挥了想象:爸爸在沉思,自己的孩子能否适应边疆的生活,能否也扎根边疆,成为建设边疆的建设者。爸爸微笑是因为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像小白杨一样,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
  
  4.注重读与写的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写的重要性。提到写,更是学生的一大难项,但只要我们将这项工作做到平时就不难么难了。这一部分的教学与我们课上的小练笔十分不开的,在教学一篇阅读后,可以随时让给学生记录他们的收获,哪怕那只是短短一句话,也说明他有了收获值得肯定,教师在这一情况下,不要责备学生,多一份鼓励,学生下次也许会给你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教学《一株老树和两个怪人》一棵时,在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学了本课后,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一定有许多经验给你的同学,那么请你们将经典的话语记录下来。”
  著名作家叶圣陶硕果:“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作品《母鸡》一课时,老舍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在课的结尾安排随文练笔,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点滴(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想象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自由协作,效果肯定显著,因为长期坚持如此,就会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受中陶冶、在陶冶中形成好习惯。
  同时,我还很注重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或景色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如《山中访友》中有一处是这样写: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句话是作者自己靠在一棵树联想到的,把自己与树融为一体。在此,我要求学生仿照这个联想的方法,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读、说、写的练习来丰富学生的语言。
  
  5.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
  
  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能力、,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教学走进冰心一单元后,可推荐给他们一些冰心的作品《春水》、《繁星》、《小橘灯》。在教学老舍一单元后,可以推荐其名著《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体现语文教学特色。以上,只是讲述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坑定存在不足之处,在以后阅读教学中,我还继续去探讨,使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体现“趣”,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
  责任编辑:张子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