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上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多门硬件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先到课程数学电路以及后继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研究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从而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和庞大而且高度集成,很难直观的了解,再加上这些知识枯燥无味,凌乱繁杂,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道学完后,还未建立起清晰的整体概念,似懂非懂,甚至为了应付考试理解不了的就死记硬背。这样使大多数学生感到这门课程难学、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虽然尽心尽力讲解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把握课程的主线和重点,扭转这种教师教得难,学生学得难的局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将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探索新知。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则会把静态的、枯燥的材料组织到一起,使其变为活跃的动态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该特点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比较抽象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将课程中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具体,将看不见的工作过程变为能看见的,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门课程中的知识。比如在讲解“指令执行过程”这一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黑板上画出简单计算机结构图讲解指令执行时的每一步,结果是学生光看黑板上复杂的静态图就早已没了兴趣,更不用说指令的执行过程了,教学效果可想而之;而如果我们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讲解这一内容,彩色的画面可以先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动态的演示计算机中各部件在执行每一条指令时每一步信息流动的情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了如此抽象的内容,不但使教师教得轻松而且也使学生很清楚的就了解了数据流动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同时也为教师们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因此,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达到了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工程增强师生互动
高职高专类学生基础普遍不高,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在给他们讲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时,多媒体课件虽然开始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使用时间一长他们就失去了新鲜感,这是我们可以在播放完多媒体课件之后,让学生们参与教学,即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们演示计算机中各部件的工作过程。比如,在讲内存的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让几个学生分别充当内存中的各个主要部件,然后让他们记住自己的任务及每个部件要完成的功能,然后先让他们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内存的读取与写入两个操作过程的演示,最后再有学生自己设计完成该游戏。这样做的优点是把二维的动画演示变为三维立体的演示,更为直观,并且学生也参与起来,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也加强了他们对计算机中工作原理的理解,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演示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三、通过习题强化理论知识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有大量的习题,我们可以针对在理论教学中比较抽象并且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习题课中进行分析和讨论。当然教师的选题要具有代表性,它可以既不是难题也不是复杂题,弹药具有讨论和引申的内容。通过一题多解和分析,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但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还能准确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利于开展下面的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一门内容多、知识面广、难度大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讲好这门课程除了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加强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之外,还需要不断的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修养,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