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职业技术学校课堂互动教学的建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理论与技术兼备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而怎么培养,则是一个现实课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职业技术学校课堂互动的建立谈点体会与见解。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 课堂互动 教学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接触与知识交流,最多地体现在教学课堂上。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怎样引导学生去主动吸收、加以运用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控制。因此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老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模式转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整体优化、共同提高之目的。
  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但综观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一直是参考高等学校或普通中学教育教学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教学体系的某些局部虽有所变革,但并非根本性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仅仅是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展开,其局部的优化并未带来整体的优化;近年来的课程改革,仍未根本改变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封闭的格局,呆板、僵化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教师教学的惰性状态以及教育与社会脱节、教学内容陈旧、不重视实践、缺少交流机会、缺少协作精神的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针对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特点,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建立一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其创造力的师生合作互动式教学体系,是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的迫切要求。
  “互动”是一个动态活动的过程,是指课堂教学的运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互动,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授知为主的师生单向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境之间的互动。
  构建“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互动、自主的教学关系,营造“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
  自主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成为主体的关键,教师要承担的就是引导的角色,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
  (二)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探究式教学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在借鉴了杜威的学习程序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的,主要可分为两类:①引导发现式:创设情景―观察探究―推理证明―总结练习;②探究训练式:遇到问题―搜集资料和建立假说―用事实和逻辅论证―形成探究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引导―探究式”比较符合国内的教学实际,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
  (三)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激励创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评判
  创新与合作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所以,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由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学转变: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在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拓宽教学渠道,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组建兴趣小组,挖掘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另外,制约课堂互动实现的外部因素也很多,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有利于课堂互动的条件,使课堂互动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而不致于流于形式。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先进理念的教师绝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行为。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努力使培训经常化、校本化。同时,不要让培训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而应拓宽到对先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学习、对现代教育改革的思考、对中外教育的比较这一层面上来,在学习、思考、对比中获得知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只有具有这种先进理念的教师才能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才可能自觉地投身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借鉴国外课堂互动教学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自己对现代教学互动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创造性地应用,使课堂真正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4、《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余文森,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钟秉林,教育研究,2003
  6、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