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习惯让课堂教学幽默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小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12-0044-01
教学幽默作为教师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学识、涵养,而且对于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一、养成豁达乐观处事的习惯
教师的情绪就是课堂教学的阴雨表。教师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很难想象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的“木头人”和“泥菩萨”似的教师会营造出幽默轻松的课堂气氛,上出欢快活泼的课堂。即使同样的幽默素材,在神采飞扬或干瘪呆板的状态下说出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平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努力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养成乐观看待生活、工作及处理问题的习惯,提高教学的幽默水平。这样,教师就能常带微笑,更好地用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去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养成搜集幽默素材的习惯
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幽默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平时做有心人,注意收集幽默的材料。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幽默素材或者幽默技巧,课堂上才可能信手拈来,适时运用。同时,幽默作为一种发散性思维,也要求教师具备开放的思维视角、敏捷的应对能力、宽广的学术见识、丰厚的知识储备。因此,作为教师,应养成搜集、积累幽默素材的习惯。一方面要博览群书,从中汲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笑话、漫画、格言、警句、小品等;另一方面要从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学会观察与倾听,掌握一些逸闻趣事,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和富有幽默感的急智之言、风趣小故事等。只有积累丰富了,课堂上才可能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譬如,讲解遗传和变异,如果仅靠单纯的分析讲解,学生难以在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位老师在讲到这一知识点时就幽默地引用一则民谚:“老百姓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就是遗传。”
三、养成锤炼教学语言的习惯
汉语的修辞手法为我们语言的精彩和语言的风趣提供了无限多的可能性。为此,教师平时应多加强对修辞手法的研究,课堂教学时才可以充分运用谐音、借喻、影射、双关、联想、反语、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如胡适先生在某大学讲学时,一开头就分别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论断,并在黑板上板书:“孔说”、“孟说”、“孙说”。当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转身又写下“胡说”二字。学生一看“胡说”立刻联想到“胡说八道”,不禁哈哈大笑,课堂一下子活泼起来。一位数学老师讲“求75、125和200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当讲到用5除后,他发现学生精神疲惫,注意力涣散,就灵机一动,大声问道:“同学们,请看我们还有没有用武(5)之地?”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在笑声中答道:“没有了。”
四、养成积淀教育机智的习惯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生成过程。由于教育对象的多变性,使得课堂潜藏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对这些事件的处理不仅考验教师的学识,更是考量教师的教学机智。假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幽默语,往往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出神入画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顿悟,达到惊人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面对一些教育意外和教学事件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比如,一位教师在授课中出现了错误,自己没有发现。当学生已经作出强烈反应后,教师才意识到自己出现了错误。此时他并不惊慌,而是来了个“将错就错”,说道:“同学们,这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你们看,今天老师一不留神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你们可要好好汲取老师的教训啊!”学生听后都笑了起来。这样的教育机智不仅避免了尴尬的课堂局面,而且在欢笑之中迅速纠正了一个错误,强调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作者单位:新安县教育局,河南,洛阳 4718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