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晨阳

  学习能力一般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的科学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从而形成独立的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内在素质,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不仅是克服困难、激发上进、推动学习的一个精神力量,而且是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要做事,先做人”、“百业德为先”一样,学生的在校学习作为“业”的一种,同样需要修“德”,即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心理上讲,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它们的形成是经教育和训练把优良的心理品质、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程序固定化。显然,这个固定化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并且需要不厌其烦、坚持不懈。
  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给学生制订了一些“守则”,如“课堂守则”:课堂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不懂就问等;“作业守则”: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全神贯注,作业要力求简便、有创新;“日常行为守则”:做事要有计划,遇到困难要坚持,碰到难题要转换思路等。
  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或让学生自查、互查对这些守则的执行情况。设立“监督岗”、开班会,及时地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敲打”。对于极少数行为顽劣的学生,要一对一地进行“单兵操练”,对症下药。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果有反复,教师要耐心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及时发现,及时诱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改善,学习成绩自然也提高很快。
  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规律
  进行什么活动必须具有对应的知识,要正确、有效地搞好活动,就必须具有关于此类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只有认识它、按照它的规律办事,学生才能具有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才能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所看到的学生学习“出力不出功”的种种表现,都是不懂学习规律造成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给学生介绍一些学习规律。“记忆规律”要求记忆建立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如何更好地理解呢?我采用了分类、归纳、对比等方法,如在一个大章节学习结束之后,我从政治、经济、文化几方面进行分类归纳,力争使纷繁复杂的内容变得条理清晰;对有共性的内容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等等。记忆方面,除了给他们强调“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外,在方法上主要用顺口流、形象记忆等灵活的方式进行。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总结,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对记忆规律有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学习技能都教给学生,学生自己也要去发现、去探索,获得自我发展能力。那么学生如何去发现、探索呢?自我反思,在学习过程中坚持进行“周反思,月反思、学期反思”。通过对一段学习过程的回顾,来纠正不合理、不恰当的学习行为,从而使学习行为向着目标要求的方向发展。
  在反思中要体现三点:一是通过反思进行查缺,并完成补漏,从而使知识完整化;二是优化学习途径,即通过反思调整,摒弃不科学、低效率的学习方法,积累起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达到优化学习途径的目的;三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即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自己获得了哪些能力,还有哪些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
  反思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为纠错本和记日记。纠错本主要记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易犯的错误,出现的失误,或者遇到的无从下手的难题,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研究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在考试中经常对中外历史事件在时空联系上有困惑,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格外关注这些问题;还有的学生总犯粗心的毛病,在纠错本中出现多次后,时时提醒自己要细心。记日记主要记述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内心感受,自己学习行为的回顾总结,达到自我教育、自我鞭策的目的。学生通过记日记,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并对反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关键,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更多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真知。[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