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真情之花绽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颜纯龙

  摘 要:“写作要感情真挚”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并在中考作文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在小学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写真事、说真话的基础上,去发现、感悟、思考生活,产生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真情实感,并将这份真情实感载于事、融于景、附于理,从而让自己的真情之花绚烂绽放。
  关键词:初中生 写作 真情实感
  
  “写作要感情真挚”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的写作目标之一,同时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也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中,无一不把“要写出真情实感”列为作文的要求。那么初中生如何做到在考场中让自己的“真情之花”在作文中尽情地绽放呢?
  一、观察、体验、感受生活,日积月累积攒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真情更多地来自于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叶老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就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在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7-9年级的写作目标中要求:“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要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人、事、景物的观察、体验、感受等来积攒储备真情。
  生活是繁芜、复杂、客观的真实,而作为作文素材,不能仅是“真实的生活”,更应该是主观主动融入的“真情的生活”。真情从实感中产生,而“我”是实感的载体。如果没有切实融入而被感动着的“我”,那真情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生活中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验,做生活的有情人。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心想、口说,全面,立体,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的真谛。从而形成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素材。这样日积月累积攒真实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当储备达到了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一旦受到老师的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止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考场上,写下这个冲动的“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拥有“真情实感”了。
  二、发现、感悟、思考生活,独具慧眼遴选真情
  生活中有了真情实感,但在具体的作文环境中不一定具有可写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真实的话、真实的感情往往尚停留在事物的表层,单件事、单个情往往是孤立的。初中生作文如果只在这个层面上来要求自己“真情实感”,还只是“小学生”的水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真情实感写作的阶段目标分别是: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一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二学段);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三学段);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捕捉事物的特征(第四学段)。从以上写作要求可以看出,初中生观察事物要捕捉事物的“特征”,要表达的是“独特”的感受和“真切”而不只是真实的体验。这就要求初中生对待事物、对待生活不只是观察、体验和感受,更要发现、感悟和思考。
  美学家罗丹曾说过:“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这就要求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对“顺风耳”。伴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既抓住事物的现象,又能充分感受和体会事物的内涵。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寻找一点使自己心动的独特东西,产生与众不同的共鸣。能对生活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生活,注重思考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产生出个性化的思想感悟。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善于与自己的昨天对话,善于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真情实感。
  三、有事、有物、有景,意象载体寄托真情
  写作中的真情实感不是孤立存在的,情必载于事、融于景、附于理。抒写“真情”,往往要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件或事物等作为“凭借物”、“承载体”。这样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而不会言之无情、或滥抒真情了。
  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和手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写作的阶段目标第四学段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内容具体,并非将生活事情的始末进行复制粘贴,而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根据情感寄托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第四学段)”。叙事抒情往往无需追求事件的完整性,只是片段式介绍,甚至是事情的一个细节点,就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情的叙述之中了。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最后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的浮雕式“背影”上。虽是片段性动作的外部勾画,没一句直白抒情,却展示出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和依依惜别的内心活动,含而不露却情蕴丰厚。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初中生来说,借景抒情相对得心应手。在对景物的描述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与独特感悟,使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一方面要明白所借之景是所抒之情的载体,善于选择能溢情于景。另一方面更高的要求是,要学会景中隐情,隐到不直说而别人也能感觉到,效果还会更好。在你的作文中,家门前小树上小鸟的“不同”喳喳声,就是你的心情晴雨表。朱自清的《春》通篇写景,又通篇渗透着感情以及作者对春天独特的感悟。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生,为了达到“写作要感情真挚”这一要求,并在中考作文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在小学观察、体验、感受生活,写真事、说真话的基础上,去发现、感悟、思考生活,产生自己个性化的思想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真情实感,并将这份真情实感载于事、融于景、附于理,从而让自己的真情之花绚烂绽放。■
  参考文献:
  1.周国安主编.考场真情作文.重庆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2.祝明富.真情像梅花开过.语文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