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德沐
摘 要:一直以来,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理解的过程伴随着紧密的思维过程和复杂的心理过程,认知水平不同,思维层次亦不同。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训练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现代文 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层次性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现代文认知性阅读思维
认知性阅读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基本知识阅读文本的一种感性思维,它是通过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的思维过程。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表现在:第一,可辨认文字,通读全文,把握句词、语法、修辞;第二,大致了解课本大意;第三,可梳理课本故事情节;第四,可依据文中注解,回答部分问题。认知性阅读思维却是阅读思维中的最低层次。认知性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推敲出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特殊的含义和深层次的信息。如,《孔乙己》中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是“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穿长衫”、“唯一”三个词学生很容易理解, 然而,这暗示了什么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主人公孔乙己的迂腐和穷酸。睿智的教师通常在认知性阅读教学阶段并不会要求学生长时间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上, 而是训练学生透过字词的表面含义去挖掘内在本质的思维能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是训练认知性阅读思维的基本方法。比如,学习鲁迅的《故乡》,先让学生初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然后分析段落结构,理清故事的发展方向,提高思维能力。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乡的时间、地点、原由。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一部分主要写故乡人物特征变化。第三部分(78―最后一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最后的结尾富有哲理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二、关注焦点,抓住脉络,把握现代文理解性阅读思维
关注焦点,抓住脉络,也就是抓住重点、难点,掌握文章的脉络线索。理解性阅读思维是指在认知的基础上对课文中心内容和思想主旨进行把握,是认知性阅读思维的深入发展, 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主要体现在能够领会文章主旨、作者的意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材料内在联系和本质内涵。
要把握课文中心内容,务必得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弄清作者写作意图,关键的一步便是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思路的发展变化。比如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特殊心理等等。这些变化之处都是作者思维层次的集中体现,把握了整体感知,便容易弄清作者前后思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如,戏剧《威尼斯商人》安排了三条线索: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娅成婚;罗伦佐与夏洛克女儿杰西私奔;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高利贷者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这三条线联系到一起,围绕焦点“一磅肉” 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双方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对决,冲突愈演愈烈,最后出现了扣人心弦的转机性冲突,决定了胜败。夏洛克上场前,从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中便交代了夏洛克的阴险、凶恶、自私的面目,渲染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预示着一场激烈冲突的到来。夏洛克一上场,激烈的交锋立即开始,而且越来越强烈。剧本通过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三人从开始的劝说到后来的辱骂,态度一个比一个严厉,夏洛克也不甘示弱,反驳也越来越激烈,而且占尽上风,把故事情节推到了高潮。就在戏剧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所有人几乎崩溃时,鲍西娅上场,故事出现了转机,她抓住了“割肉不许流血,割一磅肉不能相差一丝一毫”的条约漏洞,用欲擒故纵的办法,一步一步地将夏洛克引向自己所设的陷阱,使夏洛克陷入绝境。坏人终于尝到恶果,而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夏洛克这个残忍、狠毒、贪婪的剥削者的形象,也被生动鲜明地勾勒出来,鲍西娅的聪明才智、勇敢沉着的人物性格特征也得以充分体现。这种曲折有致的情节安排,真正显示了作品的艺术水平,它既反映了作者思维的阶段性,又反映了作者思维的连续性。如果学生对这些曲折之处理解透彻了,作者的思维方法也就把握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很容易找到。
三、点睛勾勒,恰当评析,把握现代文评价性阅读思维
点睛勾勒,恰当评析,即抓住精妙之笔,对课文进行局部解析。作为老师,应该用“点睛”勾勒的方法恰当评价文章的精点之处,达到要言不繁,一语而能中的目的。
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明白课文中写的内容,写的方法,以及如何赏析。读者对文章的看法及评价,称其为评价性阅读。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要么批判要么褒奖。这一层次思维主要表现在对文章内容及性质,文章的写作风格,表达技巧,文章所映射的时代背景,作者情感态度的评价。如,《芦花荡》的写作特色,文章写战争的残酷性,但仔细品读后并没有发现血腥的味道,反而充满了豪情壮志,这表现了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描绘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用苇子向上生长的姿态,暗示抗日军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及老头子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风光旖旎中透着复仇的火焰,预示着将有一场大战,这便是最好的诠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