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增强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健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如何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读写本领,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增强 中学生 语文学习 能力
  
  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读与写都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的砝码。如何在有效的课堂内教出无限的成绩,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短短的时间,掌握知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首先在课堂内适当地增加课外知识的传授,通过对比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后巧妙地利用阅读教学,通过朗诵和吟咏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有资料可“想”,阅读和朗诵让他们锻炼了嘴巴,有话可“说”,有“想”有“说”,自然也就不愁“写”,自然各方面都产生连带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因为兴趣而增强。
  一 、增加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兴趣
  每一次备课的时候,我都会翻找一些参考资料,以便于对课文有一个良好的分析,这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需要很多时间,也需要动脑思考,什么样的资料适合参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注重运用资料拓宽视野,只是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平平淡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不能显示出老师的渊博多才。如果能从分析课文的角度,加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精彩度,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北宋大词人柳永的《望海潮》这篇作品的时候,通过介绍,学生们都知道柳永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有很多传唱深远的作品,比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当时坊间柳巷,都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可是这样一位婉约词人,这首《望海潮》却写得没有一丝的婉约风气,而这首《望海潮》在百十年后,又掀起了蝴蝶效应,引发了一场公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在课堂上旁征博引,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柳永写了《望海潮》之后,传到了大金国的皇帝完颜亮那里,完颜亮反复吟诵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脑子里幻想着南方西湖之美,竟然起了野心,征讨南宋,使本来就羸弱不堪的南宋小朝廷,陷入了不安与动荡之中。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都惊奇于这桩公案的离奇性,脸上布满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可是随即我话锋一转,说道:“野史毕竟是野史,趣闻毕竟是趣闻。完颜亮也留下一首诗,我们来看看他写得如何。”于是我在黑板上一口气写下了两首诗:
  无 题
  完颜亮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纪 事
   谢 驿
  谁把杭州西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结合课本上柳永的《望海潮》,学生们都说道:“柳永和谢驿的好相似啊,到底是谁化用的谁呢?完颜亮南下,只怕和谢驿也脱离不了干系。”我一面赞扬学生们观察的仔细,一边又启发学生们从诗人的思想上和视觉上来解读这三首诗的不同。由此可以得知,即便是同样的景物,在诗人与政治家眼中是不一样的:诗人眼里的景色融合着丰富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空对着水色山光,写出来的作品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政治家的眼中,一切都是为自己服务的,有着腾腾的杀气和汹汹的霸气。从柳永的词讲到完颜亮的南下,又从完颜亮的诗重回到柳永的词,这节课讲的内容很多,可是同学们一点都没有觉得枯燥,反而听得津津有味,也因此佩服老师的多才,背地里叫我“大学士”。
  二 、通过阅读锻炼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方式,文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历史上苏秦张仪合纵连横,诸葛亮舌战群儒,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名扬青史,即便是今天,如果有一个好的口才,口吐莲花,也会让人羡慕不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说明了读与写的关系,阅读多了,潜移默化地就会写了,可以说阅读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语文课堂的阅读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声音来寻找自信。而多读、多看、多想也能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而一些古诗词和古文的阅读,则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为他们欣赏中华古典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唐朝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喋喋不休地去分析解读只会破坏诗中的语言文字美,也失去了古典诗歌的那种唯美意境,这个时候就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认真去读,仔细去读,让他们自己品味古诗中美的境界,让他们自己去领会古诗中美的内涵。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阅历和见解,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去揣摩文字的内涵,这样就会呈现出如画般的艺术境界,充分领悟诗人的心境与态度。我让学生默读、朗读,不断地吟诵,之后抽出时间来,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描述诗人王维所创造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境界。而通过反复地阅读还会加深文字在大脑中的印象,将这首名篇默记于心,在以后的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得到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都学会了引用古人的名篇名句,不但增加了说服力,也使自己的文笔变得丰富优美。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语文能力取决于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如果基础知识不厚实,那么语文只会越学越难,不能充分理解文字所带来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抛开课本和教参的一些局限性,为他们提供更加翔实的背景材料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通过课堂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要充分重视阅读,锻炼学生的读说能力,以此来刺激写作的兴趣。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假以时日,学生们定会还给老师一个惊喜!■
  参考文献:
  1.孟存荣.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2期.
  2.徐红菊.加强课外阅读,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1期.
  3.张静.浅谈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语文学习.2010年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