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晓娟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要不断获取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阅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对于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更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和最简便的方法。可现实并不容乐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可以说是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的“拦路虎”,是一大障碍,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基础,又怎能“下笔如有神”呢?
  由于现在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仍然是课堂,所以课内阅读通过语文读本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十分迫切,但课外阅读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面对这头“拦路虎”,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内外两阵地,鼓起“阅读之舟”的风帆,乘风破浪。
  一、课内阅读教学法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方向。
  阅读要围绕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思路和写作特点进行,包括三点:其一,理解文章的内容,即阅读客体所承载的各种信息、观点、感情。其二,理解文章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字、词、句、段、篇,这是文章显性的外部形式;二是材料的选择安排、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语言修辞,这是文章隐性的组合手段。其三,理解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就是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这就是阅读文本的方向。
  (二)课堂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
  在明确了阅读方向后,阅读文本时,先让学生自学。自学前,老师不要做过多的引导。学生自学后,就让学生针对课文的理解谈自学的体会和感想,在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一个听客,而要适时指点,引导问题深入化或激发不同的看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前面的学生自学与教师适当点拨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一个总的认识和把握。
  二、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所以在课外这一块重要阵地上,更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探究事物的最大动力,所以先让孩子爱上读书,在校园内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阅读,“其身正,不令而行”。在班会课上开辟读书时间,教室可贴一些读书名言,对那些在平时课堂提问中和写作文时能够运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的同学,尤其要大力表扬,使这些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会让他们更爱读书,还会带动一大片同学想读书、爱读书。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时,家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师应与家长勤沟通,引导家长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内容优秀的书籍和适宜的读书场所,还要创设读书氛围,自己多读书,并能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阅读,共同体验,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最大最好的激励。
  其次是读好书。教师应对学生读书的种类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因为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爱好,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和介绍。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不好。无疑是让我们注意阅读的广度,所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之不足、课本阅读之不足。
  最后是如何读书?其实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来说最方便快捷又实用的莫过于写批注了。在阅读时将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见解、质疑、体会、启发等写在书的空白处。对于质疑的字词和不懂的地方,要立刻查资料,或请教别人将其弄清楚,这样有助于记忆,同时也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写批注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提高阅读效果,还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得更多感悟,提高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提高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当然,读书的方法很多,这种方法只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容易的方法,是为了减小阅读的难度,快捷地提高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加强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