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丽

  摘要:在语文课教学实践中,着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改革陈旧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环境育人的因素;注意个性发展,启发学生成才意识。
  关键词:参与 环境 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课中贯彻素质教育,必须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身上寻找突破口,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可见,在语文课教学实践中,着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改革陈旧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比较陈旧的,并不如人意。尽管我们早就提出必须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但课堂中依然是老师单纯的讲解唱主角。学生对学习政治少有兴趣或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乖乖地听课而已。要打破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尴尬的局面,必须跳出老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框框,努力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地、愉快地加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学习,真正地做到掌握知识、提高觉悟、发展能力的三者的有机统一。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键是要求我们教师正确定位。课堂上,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采用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思想支配下的开放型教学模式。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自己应被视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打开学生参与教学的锁孔。其次要注意搭建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舞台。对一些较为浅易的教学内容要完全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解疑加以掌握;对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要多采用民主讨论的办法加以解决。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要敢于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力求做到在学习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
  
  二、注重环境育人的因素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身体和心理等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学环境是指学校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客观条件的综合,它由物质环境形成硬环境,由社会环境形成软环境。其中硬环境包括教学媒体、教学设施等;软环境包括教学气氛、人际环境等。优化教学环境是提高学生能力、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学环境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三、注意个性发展,启发学生成才意识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发展,因为尽管每个学生之间的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不同的个体之间又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教育者必须承认差异而努力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按照因材施教原则,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全面而又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和个性特长,分析每个学生的智能、思想道德、意志毅力、情绪、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因素,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加强对学生的成才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增强成才的自信心。特别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个别辅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鼓励他们成才。引导他们走好通向成功的每一步。在语文课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鲜明的个性,成功的体验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它要依赖于丰富的活动来实现、巩固和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实际情况,适时开设各种选修课程,举办各类演讲讨论,组织各项竞赛活动。在有计划的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受到感染和激发,个性才智蓬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坚定成才的信心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