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欣欣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不能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途径,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注意习惯的培养,增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老师应该注重自学指导,同时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文体 论据 学生 环节 记叙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程式化严重,在每个环节上都按照老师的既定思路进行,课堂形式中也有问答和多种形式的讨论,但学生仍然离不开老师这根“手杖”的牵引,学生的思维仍是跟着老师设计的路线“循规蹈矩”地走。一节课下来,课堂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式也很巧妙。但换一篇课文,老师还得“领着学生”重新来一遍,学生每节课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捡金子”,却没有得到那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就是被动学习的结果。那怎样才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那语文课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呢?针对学生有了小学六年的学习、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初中教材相对也浅显的特点,可以采用一套完整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并让学生把这种方法贯穿始终
  
  语文课是对母语的学习,学生都有着深厚语言功底。首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中的一些环节,信心是支撑老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其次,从初一开始就着手有目标、有步骤地教授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从基础环节做起。
  1、先从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创作背景入手。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上网广泛查阅、搜集、整理。但不能不加约束,信马由缰,那样可能会导致大量时间和精力被浪费。引导学生对作者从以下五方面掌握,名,姓名、字、号、谥号等,时:所处时代;地:籍贯;评:当时或后人对其评价、称谓,作:传世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以自主地、不用任何人指导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初中三年中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可以如此推行下去。
  2、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很多老师采用课前布置、课堂检测的方法。其实这样学生还是被动学习。从初一第一课就养成在读课文中标出生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解决的习惯。提出解决生字的具体要求,不但要知道字的正确读音,记住字形,还要了解字义,同时,注意和其读音相同或形近字加以区别,对生字彻底解决,达到对识字的积累。如,遇到“鹜”字,要知道读音,意思是“野鸭子”,成语“趋之若鹜”和“落霞与孤鹜齐飞”中都是这个“鹜”字。而“好高骛远”却是“骛”,因为此处是,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学生一旦掌握了字词的学习方法,教师只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就可以了,不必每课进行字词教学,次次都板书生字词,堂堂讲解,那样反而弱化了学生自学能力。
  3、对文体知识的学习,成为阅读的工具。每种文体都有一定的文体知识,所以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文体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文体知识去自主学习。比如,初一着重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运用他们去解读文章、分析文章。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去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初二,着重掌握说明文知识体系。说明文分类,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在用词上的体现。初三重点是议论文知识体系。什么是论点,论据种类的区分,事实论据叙事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事实论据,能补充两种论据,论证方法的区别及其不同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分层次的、有重点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结合所学的文体知识自行设置学习方案。老师只要加以引导和补充即可,不必课课分析,句句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解疑和引导作用,防止学生的学习偏离课标要求或深度不够。
  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时老师一定不能怕浪费时间,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拔苗助长,越俎代庖,导致自主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实现,又回到传统的教学中去。这和“盲打”是一个道理,开始练习时,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必定是“浪费”时间,但是。一旦掌握了方法,学习效率必将提高,老师也就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了。
  
  二、注意习惯的培养,增强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自觉查阅资料、合理使用资料的习惯。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广泛,学生应学会运用各种资源为课堂服务。比如,对文章背景和作者的了解,可以来源于纸质资料,也可以来自网络,网络资料丰富繁杂,如果不注意,就会失去中心,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效率。所以,在对网络的利用上要适时、适度,不宜过多过深。
  其次,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善于把相关知识整合,在每个学习环节中都有拓展、链接。比如,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遇到字义在现代词语或成语中仍然使用的,一定要联系实际。(1)《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走送之”的“走”就是“跑”的意思。成语“走马观花”和口语中“走狗”的“走”都是同样的意思。(2)《岳阳楼记》中的“薄暮冥冥”的“薄”是“迫近”的意思,成语“日薄西山”和“义薄云天”中的“薄”都是“迫近”的意思。(3)《论语》十则中的“学而不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和成语“贪得无厌”的“厌”意思完全相同,而平时所说的“讨厌”的“厌”是“厌恶”之意。诸如此类,都要举一反三。
  再次,培养学生养成阅读迁移的习惯。
  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能力自觉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看到人物描写,应该有意识地去思考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见到环境描写,马上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读到富有哲理的句子,有意思去体会其含义;读完全文,体会内容和题目的关系,并斟酌题目的成败等。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课外的每一篇文章都和课文一样成为学习的范文,扩大学习的范围,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三、教师应注重对自学的指导,同时加强自身的基本功
  
  学生养成自学的意识和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有可能在某一环节进入过多、过繁、过深的误区,此时,老师应该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删繁就简、去粗存精,让学生在新课标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学习、探究,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老师自身的基本功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成功的保障。新课标要求“放”、“收”有度,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放”的过程,老师要能快速、准确地解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量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防止“自主”过度,学习偏离课标的要求,舍本逐末,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这就要求老师课前要深入钻研文本和课标,对文本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同时,进行广泛的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科学合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调控,建立交流平台,对学习方向进行适当的指引,学习内容合理增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