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官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美育是中学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学作品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传播这些美的艺术的桥梁,在教学这些课文内容时,应抓住学生对美的渴求,把美的艺术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趣;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精神的愉悦,即寓教于乐。可见美育和其他教育方式一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
  
  一、带领学生回归自然。在自然中领会美
  
  郁达夫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可见学生可以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倾听山泉和小溪的歌唱,领略大海的汹涌澎湃。它们对学生的熏陶,是任何一个天才的演说家的千言万语所不能取代的。我国古代教育也很重视自然的熏陶。如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后,技术都学到了。但是成连还不满意,他把伯牙送到大海上。让大海的波涛和群鸟的悲号来转移伯牙的性情,说是“移情”。这“移情”实际上就是美感教育,就是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转移。有了这一转移,伯牙的琴艺大进,写出了《水仙操》等名作。中国的古代画家。他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是一种美感教育,北宋画家文同的“胸有成竹”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带领学生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去领会美。如:太阳这一常见事物,可尼采却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眼里“美得令人心旷神怡”是因为它是“自然界的生机和源泉,恩泽万物’,也使我们温暖,没有它,我们的生活便暗淡而悲哀”。又如,茂盛的植物显示着力量横溢的蓬勃生命,令人喜欢。再如,秋天的枫叶经霜愈红,使人联想到革命者在艰苦斗争才能显示其坚毅品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耳朵就是心灵的大门”,“手就是心灵的天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各种资源呈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感官被刺激而兴奋不已,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延续了课外学习。如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利用网络下载王菲演唱的歌曲。并配以Flash动画,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果也好。又如朱自清的《春》第五段描绘的“春风图”,作者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方面来写春风中的美境,最后从听觉方面来写春风中和悦的声响。这样作者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来描写春风,从而把难以捕捉的无形、无声、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感情。使读者读后觉得身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让学生在写作中挥洒自己的创作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读”中获得知识,获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享受写的快乐,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如果说丰富的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它美丽的面庞了。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反之。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例如:2006年广东省课改实验区中考作文是这样要求学生自拟题目作文的:“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有一篇满分作文《诗海拾粹》中有这样一段:“我读诗,读的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气;读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气;读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读的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切”。文章把自己比作在诗海中拾粹的人,以时间为序,写不同年龄段,诗对自己的影响。文中引用了李清照、文天祥、李煜、杜甫的诗句。这样一来便于抒情表达,二来向阅卷老师展示了自己厚重的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文章充满书卷气。这样便于叙事抒情,还可以省去许多笔墨,使文章文采飞扬,读之典雅而有诗味,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踪迹。形成美的行为,完善美的人格
  
  教师不仅要引导帮助学生从文章中感知美、欣赏美、理解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到生活、自然、社会、艺术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培养审美能力,掌握美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学会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美,形成美的心灵,美的行为以及美的人。例如,利用校园网建立“荐读区”,由师生共同输录推荐美的故事、美的文章;“视读区”,让学生把拍摄完成的电视散文挂上网,附设“评点区”;设“贺卡区”,让学生制作(图片主要从互联网下载,也可扫描自制:祝福语由学生自己分类撰写,此为要点)贺卡(或风景、或影像、或卡通、或动画),星级评比。周周设擂,欣赏使用;设“讨论区”,以美的絮语”等为话题,让学生张贴观点。或跟贴表态;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求得学校网络中心的大力支持。
  总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美育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能够让学生超越各类限制对心灵的压抑,使学生的感性要求获得伸张,同时取得理性和精神的自由,最终实现人性的完美。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沃土上盛开不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