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言语形式”为抓手 磨砺学生的语文慧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亚萍

  教学是借助文本这个语言场境,对各种言语形式进行解读、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转化成学生言语能力的过程。所以,以“言语形式”为抓手,磨砺学生的语文慧眼,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
  
  一、以“内含丰富的词语”为抓手,磨砺解词慧眼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文本当中的有些词语往往看似寻常,其实背后潜藏着无限的潜能。教学中,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沿径深源,披文人情,在不断品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言语的感悟力。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一文时,敏锐地抓住了“对愁眠”中的“对”字。在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慢品时,出示“对”字的四个义项:①对侍,对付;②面向,朝着;③对面的,敌对的;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以此让学生联系诗文意境进行自主选择义项。就在学生重点解构“面对”和“配合”这两个义项过程中,一步步领悟到诗中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景物都是配合着诗人的满腹愁绪出现的,它们与诗人是互动的,彼此间有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也是愁,即“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期间,学生还亲历了一次“以我观物”的审美过程。因此,抓住这个“对”字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二、以“不同一般的句式”为抓手,磨砺析句慧眼
  
  句式的运用,句子的组织受文本主题的制约。对于那些不同一般。表现力极强的句式,教学时要着力引导学生去解读,分析句式的特点。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此外还应探明这样表达的原因。
  《慈母情深》一文中有一段文字:“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倒装句式。作者在这个特殊的句式里,注入了对慈母的一往深情。教学中,可以借助数据统计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到寄予三次“我的母亲”反复中的深情。也可以借助转换句子顺序并与原句进行对比读悟以领悟特殊句式的特定表达效果。另外,还可以借用电影中放慢镜头的方式,将原句拆分成三个句子,由教师分别带上三种不同的感情(不敢置疑地;怀疑地;凝重、心疼地)与学生进行合作读、交换读,让学生一步步见识这个特殊句式,触摸作者内心深处对慈母的那份感激,那份酸楚的抓手。以此帮助学生精心擦亮句法之眼,心灵之眼。
  
  三、以“富有深意的标点”为抓手,磨砺点逗慧眼
  
  标点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讲是特殊的文字。有些标点的使用往往蕴涵着作者的深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品读。充分挖掘其内含,将非常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句中的省略号意境深远,不仅省略了小村庄的人们无休止砍伐森林的可耻行径,还蕴涵着大自然对人们的怨恨和警示。教学中,可首先借助“你从这个省略号中体会到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关注这片树林未来的命运上,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涟漪。接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望着日益减少的树木和不断裸露的泥土,你觉得这个省略号又仿佛在说着什么呢?”无疑。这一问题将会促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更高的层次递升。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读懂了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还读懂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善于抓住文本中富有深意的标点必将对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以“别具匠心的篇章结构”为抓手,磨砺布局慧眼
  
  文章的布局谋篇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那些别具匠心的篇章结构加以仔细揣摩,不仅有利学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为学生习作时的谋篇布局提供多种可借鉴的蓝本。
  小说《桥》一文在布局谋篇上极具特色。文章在前面一直没有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直到最后才点出:“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令人读到这儿无不为之怦然一震。原来老支书从队伍中揪出的是他的儿子。这一揪,竟让老太太不仅失去了老头子,还失去了儿子。多悲烈的结局!老支书的高大形象赫然间出现在了面前。这就是本文设置“悬疑”的独特布局所带来的感染效果。教学中。不妨让学生采用改变原文叙述顺序,再与原文进行比较,以感受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使学生直观地感悟文中这种布局带给读者的强大震撼。
  总之,小学是学生进行系统化言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从一开始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出现的各种言语形式,特别是那些寓意深刻或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教学中。要以解读它们的表达效果为抓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多形式的品读、感语及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内容和意义,而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言语形式的魅力及运用技巧。磨砺学生的语文慧眼。使语文学科真正成为学生言语学习的舞台。然而。由于小学生感受言语的能力还不强,对文本当中新出现的或比较特殊的言语形式还不善于主动去关注、去学习、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领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磨砺出学生的语文慧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