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化的语文作业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志连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课内外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简单、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番话,正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语文生活化作业的方向。改变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和谐的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
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参与式作业。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材体系。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设计了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练习。例如,认姓氏字和牌匾字等,与生活实践接轨。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鼓励学生认姓氏字,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
2.结合教材视域,设计专题性作业。
语文教材内容上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供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香港,美丽的明珠》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香港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专题性的作业,即围绕一个专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组织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了解新世纪儿童勤俭节约状况,最后写日记,开班会,出小报,讨论交流等。
3.利用教材载体,设计运用性作业。
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形式新颖、灵活多样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作业。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增长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能。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诗歌《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自己作连环画《我家乡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
二、尊重学生差异,优化作业形式
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着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身心不同,作业的形式也因人而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巧妙地设置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形式,如,画一画,演一演,辩一辩,读一读,课前查阅资料、历史背景等,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为多元的生活化作业。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既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三、注重主题整合,优化作业目标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态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因人而异、因类而异的弹性作业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作业的批语、谈话、打电话,写信等多种形式来暗示、鼓励他们。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生和优秀生,使得优者更优,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从而对作业充满信心,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感到自尊,使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需要,享受作业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实施生活化的作业,通过综合性的作业活动,使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发展。作业还可以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广告设计等一系列围绕主题进行整合加工的综合性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即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改变单一的个体作业方式,探索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和彰显个性的选择性作业方式。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河北省隆尧县大张庄校区(0553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2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