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基层企业文化落地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国家电网公司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提炼出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于2007年印发了《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那么,作为国网系统的基层企业该如何把这一文化体系转变成企业发展的根基,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让企业理念在员工心中生根,在行为中落实呢?
  
  一、宣贯教育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
  
  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员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国家电网公司已确立了以“四个服务”企业宗旨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以及“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作为基层企业要秉承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并以此作为发展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首要环节是做好宣贯教育工作。
  实施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一要加强教育灌输。围绕本企业的中心工作,充分利用员工理论学习这一平台,借助企业网站、企业内刊、宣传展板等各种媒介,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员工学习《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宣传和阐释企业文化理念,并在办公区域、文件、会议室座席牌等处张挂或印制国网标识,在潜移默化的持续教育过程中,使企业广大员工受到这一文化的熏陶、感染和引导,对企业文化理念产生高度理解和强烈认知,认同,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二要把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要针对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把抽象的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如蒙牛集团通过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活泼的体现了他所倡导的竞争理念。同时,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受还来自于切身的工作体验。企业要有意识地收集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各种鲜活案例,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促使抽象的文化理念具体化与形象化,让广大员工亲自接触、感受、感知企业文化,从而再不断推广,形成行为的习惯,实现企业文化的自觉。三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让员工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地感受到文化氛围,让人们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就必须通过系列性的、周期性的、专题性的文体活动、文化事件来让文化落地过程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如举办“先进个人与团队的评比与表彰”、“拓展训练”、“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晚会”等。
  
  二、健全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落地的保障
  
  纯粹的宣传不能保证文化的有效落地,必须要有切实的制度予以保障,也就是要把企业文化固化于制。所谓固化于制,就是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把整个理念体系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
  首先,要从企业的根本需求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和文化特色,认真梳理现有制度,积极修改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与企业理念相吻合、匹配性强的各项经营管理机制、规章制度、工作标准,理顺管理流程,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制度建设中,从而将企业文化落地通过制度、流程、规章固定下来,为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要把这些理念尽量的流程化,让员工按着此理念所要求的程序去工作,从而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识、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达到文化“入髓”的效果。
  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相辅相成,使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
  
  三、强化执行力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
  
  相对企业的各种硬件设施而言,企业文化一直让人有虚泛的感觉,容易产生人为的割裂现象。如何把一件事情、一个决策、一个计划、一个制度、一个规划、一个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一是在企业文化执行内容上要涵盖经济发展目标,紧扣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一次郊游中,看到三个石匠分别在凿三块石头,并且都很认真。他问第一个石匠在凿什么?回答说,“凿石头”。问第二个石匠,回答说,“准备塑一座雕像”。问第三个石匠,回答说,“要建一座大教堂”。同样是在凿石头,却有不同的目标。第三个石匠后来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提升执行力,必须要有大目标。为此,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必须本着虚功实做的原则,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执行内容,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变革,进而让企业文化建设从务虚到务实。
  二是在完备的制度保障下,落实工作机制,养成良好习惯。企业文化说到根本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要靠制度的严格执行。列宁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如为保障行人安全,修建了过街通道,可行人过马路不走通道,却翻越护栏,过街通道成了摆设,后来,专人执勤,发现一个就罚款一个,行人就会被迫改变一些陋习,有意识地约束自我,这种有意识的约束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变成一种自觉,逐渐养成为习惯。因此,要真正落实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要在落实理念过程中要注重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理念的引导和制度的约束与激励,要员工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使各级管理者及全体员工的行为与理念和制度的要求高度一致。
  
  四、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落地的着力点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本途径,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清人顾嗣协写的《杂诗》中有一佳句,“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企业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把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作用,促进人的发展、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育人作为工作方针,使员工感到被尊重和受重视,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 就要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为员工生活休闲提供方便,要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团结友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日本企业在80年代的突飞猛进,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在企业中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努力将员工的愿望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在企业内部形成以诚待人、平等友爱、互帮互学、融洽相处的氛围,使员工在企业能获得归属感、成就感,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认知度和奉献精神。通过开展技术专家人才评聘、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三定一拿、职业再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等工作,为员工进步、成才搭建平台,激发员工提高学习力、创新力和实践力的热情,使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相一致,提高其对企业及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落地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必须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发挥宣传的先导作用,制度的保障作用、执行力的强化作用和环境影响的辐射作用,搭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动态的平台,使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融入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经营管理环节中,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以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