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宝迎
学校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然后通过他们各自的努力以及彼此间的大力协同来完成。在这个过中,个人的努力程度以及彼此间的协作水平,将决定着工作能否高质量地运行。而如何使个人的努力程度达到最大,如何使彼此间的协作水平达到最佳,则是学校管理层认真考虑的事情。这个考虑乃至以后具体实施的过程,就是如何激发人的潜能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最佳整合效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校的管理,它是我们的各项教育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有利保障。这个保障作用来源于两个方面:规范的制度环境、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一、规范的制度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也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一个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成功管理的基础。这个基础体现了学校管理方面的法理特征,而法理特征强调的是整体的思维、广泛的涵盖、动态的平衡,于是这个要点可以阐发出三层含义:整体性、广泛性、动态性。
1、整体性: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相对地独立性。所以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遵循各自不同的规律这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予以考虑的。然而这并不是考虑的唯一要素,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认同各自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如何谋求诸方面的整合效应。为此,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遵循各自不同的规律这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予以考虑的。然而这并不是考虑的唯一要素,我们更关注的是在认同各自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如何谋求诸方面的整合效应。为此,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在承认各方面差别的前提下,应始终贯穿着一种整体性思维在里边。教务、德育、后勤作为学校管理的三大制度体系,各自特点鲜明,各自有所侧重,然而它们又应该通过不同的契合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充分强化身功能的前提下谋求到一种合力,这种合力将会使我们的管理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广泛性:学校管理,千头万绪,这就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稍有疏漏的话,就会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由此可能引发严重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制定制度时,应尽最大努力争取能涵盖学校的全部,力求把“盲区”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在时间上不论多么早或多么晚,只要学校的相关工作还在运作,那么与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各就各位;在空间上,只要是在学校管理的范围内,不论是什么场所,都应有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的配备……只有在如此严密而广泛的制度保障之下,学校在管理方面才会井然有序。
3、动态性:学校管理不是在真空中运行,它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紧密地契合,环境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调整的中心环节就是制度体系的相应变化,这里不仅包括局部的微调,还包括大范围的更新。但是,不论微调还是更新,它们的宗旨只有一个,即谋求与周围环境的最佳契合,进而谋求学校管理的最佳效应。在这方面,合理的工作思路应该是:在尽量保持制度体系相对平稳的状态下,选择最佳的时机,对制度体系进行适度的调整,力求适应周围的环境,力求保持制度的连续性以便不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谋求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二、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这个要素能否在管理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在于我们在管理实务中能否做到对其人格的尊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个人潜能的最大激发。这就是管理的人性化问题。这个问题体现了学校管理方面的人文特征,这个特征能否很好地体现又在于人作为管理要素在管理中的定位状况以及人之为人的价值实现氛围如何。据此,这项工作应围绕两个要点来展开,即以人为先、人尽其才。
1、以人为先: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经常发生人与其他要素之间的矛盾。比如为了强调图书管理秩序,发生在图书报刊与教师阅读之间的矛盾;为了强调工作的满负荷,发生在众多的工作任务与教师适当的休闲娱乐之间的矛盾;为了强调改善办学条件,发生在学校相关设施投资与提高教师福利水平之间的矛盾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其处理结果往往不是尽如人意。比如,大量报刊甚至还没容教师借阅就已经装订存档,教师的阅读需求被晾在了一边;在工作任务与休闲娱乐时间的比例分配上,工作任务的比例一涨再涨甚至已经是全部,休闲娱乐一降再降甚至已经归零;为了添置某些不太重要的设备而大幅降低教师的福利,教师的腰带不得不一紧再紧……在这里,教师成为众多管理要素中最具弹性的一个,在重重挤压下,他们已然变成了一个个只能机械工作的工具了。然而,教师不是工具,他们血肉丰满、情感活跃,在社会定位上,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他们的职业角色,他们有权要求多彩的生活,有权要求宽松的环境。其实,作为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与作为一名教师,二者并不矛盾,他们是可以找到一个彼此认同的契合点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管理者能否找到它并成功地付诸于实践中。在这方面,我们强调以人为先的原则,即在各管理要素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应该是在满足人们正常需求的前提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望达到这样一种效果:使教师们感到,他们来到学校不单单是为了工作,在这里,他们更能感到一种生活的快乐。
2、人尽其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处,那么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按照这个长处,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并为之创造进可能宽松的工作条件。在这一点上,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去做:一是合理地确定工作岗位,二是合理地创设工作氛围。在确定岗位的过程中,要坚持自愿选择与学校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使这种选择做到客观,公正。在工作氛围的创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去掉那些不必要条条框框,为教师们创设尽可能的宽松的工作平台;要改革相关评价制度,变过去呆板、僵化的定量与定性评价为富有人情味的又不失客观的激励性评价;同时,考虑到我们所进行的决战是一项探索性的、开创性的事业,所以要秉承尽可能宽容的态度,能够容忍前进道路上的失败,这一点是是十分可贵的。在以上的过程中,应尽量让每位教师都觉得,工作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更是其自身价值实现的载体。当这个效果真正的达到的时候,“人尽其才”也就落到了实处。
以上从两个方面对学校管理特征分别进行了简要地说明,学校管理不能没有相应的制度体系,然而这并不是管理的全部。如果把制度体系建设等同于学校的管理,那么管理将会陷入人治、僵化的误区。在现实工作中,对于许多学校管理者来说,他们只承认眼前看到的事实,这会使他们觉得人是不可靠的,这样的理解会把他们引向另一条思路。他们会一心一意地从发明一个什么制度体系的角度入手,期待着这能解决人的不可靠性。他们认为关心人的思想、灵魂等课题,只能是嘴上的漂亮话说说而已,普通人做的只能是实际问题。在这样的思路下,他们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往往只是停留在非常表面化的制度约束的范畴,而不愿进行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如此形成的管理氛围往往令人窒息。在这窒息之中,教师们大多感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除了机械地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以外,会有生活的快乐?会有工作的激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将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个意义在于,它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契合点,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最大限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谋求到教师个人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与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双赢效果。在这意义上来说,“人性化管理氛围”的营建应成为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体现了学校管理方面的人文特征,而人文特征能否很好地体现又在于人作为管理要素在管理中的定位状况以及人之为人的价值实现当然,强调“以人为先、人尽其才”的人性化管理氛围,并不是没有原则的,这里边有一个前提存在。这个前提就是教师必须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投身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运作之中,离开了这个前提而一味地追求管理的所谓人性化,势必使学校管理陷入无秩序的状态。在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对学校现行管理品头论足--他们抱怨制度的严格无情,指斥领导的主观失察,而惟独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可以想象,在制度还被他们认为是非常“严格”的情况下,他们尚且如此,待制度一旦如他们所说的“宽松”之时,将会是一种什么样子!由此可见,人性化的管理是人们所期望的,也是每位学校管理者必须努力去做的,然而,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这种管理能否实现,关键还是看他们自己,在于他们能否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来完成学校的工作,善待自己的事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8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