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需要有相应的课程载体和资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领域的应用,给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机遇。而互动式的教学既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作用的能力,成为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生生合作
以问题或课题为学习中介,引导学生社会、生活、自然中去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更需要学生在协作中分工,在互动中交流,在合作中深化探究、取得成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生生互动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合作的心态。网络所提供的环境有时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所构建的信息互动平台同样也能促进学生发展相互接纳、相互需求的合作、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因为信息技术支持下交互式学习环境的虚拟性,减少了现实空间是交往的各种压力,网络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自由开放的个性,促使其思想更加活跃;他们通过BBS论坛、网上聊天、E-mail收发等间接或匿名传输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体会,更给人以平等的感觉,即便是性格孤僻或学习后进的学生也能大胆自如地与人交流。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学,而运用多媒体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不仅其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2.网络的远程性拓宽了合作的时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交互性支持,使学生的合作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拓展。学生不仅能在课堂、学校互相交流,更能在有互联网的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合作交流。而且网络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合作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它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人交流的时间和内容,这样,就能使合作者有时间将零星的想法和有关思想观点,经过深思熟虑、清晰严谨地表达出来,从而也就使合作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3.网络的交互性提高了合作的效益。协作小组是研究性学习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通常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一般每小组3~6人,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如本校教师、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课题。在这么长时间内,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他同学如何了解其进展?如何共享研究成果?除了课堂上的交流外,在固定网站上定期发布其研究进展或通过BBS论坛、网上聊天、E-mail不定期的通报相关情况是一种较好进行交流学习体会解决办法。研究过程中,小组的合作要非常紧密,课题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要各展所长,又要协作互补;既要共享资源,又要共享思想和协调任务进度,这种交互性的合作,网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师生合作
“师道尊严”一直以来是师生关系的写照,即使在现代教育理念的视野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但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难题。真正能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做到师生无障碍交流,甚至实现师生交相为师的效果,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
1.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促进了师生互动。现代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实地场景中进行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借助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学习方式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资源性支持、交互性支持和管理性支持。
网络为师生提供了大量用以论证研究主题的资源。这类资源可以是学习材料、相关知识库、与主题相关的网站链接,也可以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交的作业和阶段性学习报告。 这就促使师生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流成为必需。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实时讨论、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学习监控、作业管理与评价等。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学习方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启动者不再是教师单向,教师的行为对象也不再是特定的学生个体或班级的“整体空间”,而变成具有一定弹性的多元空间。由于研究时空的开放、打破了旧有课堂时空的封闭性,学生更能平等、主动、多元地与教师交流。平等的话语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潜力得到激发,师生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
2.教师角色的转变优化了师生互动。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学习方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益频繁;师生互动以学生主动启动为主,且多为师群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教师的一些指导性建议,有选择是否采用的权利。教师失去了优越感,处在了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民主氛围浓厚且有一定的弹性。师生互动处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环境中,在较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个性潜能。
三、学校与外界的合作
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学校教育环境,能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人们在网上查询、浏览、交流,不再受地理位置、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仅能和本校、本地区学校的教师和同伴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而且能和外省的、国外的各界人士交流,甚至可以查询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主动与有关专家、学者直接通讯,进行问题的咨询,接受辅导,互相讨论、交流等,这不仅仅使学生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和评价更加深入,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为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会触及到大量的社会问题,这使得他们不仅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创造水平,而且学会了与人分享和合作,学会了关心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命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会大大增强。
在合作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媒体手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3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