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好课的共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托尔斯泰这句名言套用到好课的评判上,那便是:不好的课各有各的不足,而好课则是有共陛的。好课的共性在于体现真、善、美。
一、好课之“真”――现真貌,求真效
好课,无需华丽的包装,也没有花里胡哨的刻意安排,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哪怕是不完美的。好课不研究假问题,不搞假探究,而是教师以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行为、真实的生命态度去构筑真实的课堂,造就真实的人。真实的课堂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课必定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它所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效果,而不是表面的热闹。热热闹闹的课堂往往充斥着些许浮躁和急功近利,其教学效果经常不尽如人意。离开了教学效果,一切课堂都将黯然失色。
好课如何追求教学的真实效果呢?第一,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以数学学科为例,好的数学课会有数学味,立足于“教与数学对应的基本原理”,尽可能体现数学活动自身的特征。第二,关注主要问题并重点解决。课堂上,教师集中优势力量和主要精力去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不是纠结于琐碎的、无关紧要的非本质问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努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参与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第四,适时反馈,及时巩固。反馈一直被认为是有效学习的关键,适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强化已获得的正确结论,更正错误的观念。
二、好课之“善”――充满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发展
好课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宽松的、民主的、融洽的、和谐的,充满着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善于用心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想法,善待学生的不足,尽可能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作为好课的执教者,教师会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诸如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变式教学等,极力避免填鸭式、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等不科学的教学方式。
,
此外,教师会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好课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好课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表现,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参与意识、合作能力等,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与智力弱项。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好课的执教者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认同、欣赏每位学生,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兼顾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很多目标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达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长远的眼光。好课应立足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空,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好课之“美”――美好事物的传递。美好感觉的体验
好课传递着美好的事物。比如,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优雅的举止、抑扬顿挫的语言、工整漂亮的板书……这些美好的事物常常能够感染并影响学生。此外,好课还传递着独特的学科美。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好课会充分揭示数学美,将数学学科的简洁美、思想美、对称美等融于一体传递给学生。
美感是好课带给人的整体感觉。好课会带给课堂教学所有参与者以美感,包括学生、听课者,当然也包括教师自己。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三个词恰好也贴切地刻画出好课的共性所在。作为好课的三大标准,真、善、美三者相辅相承,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真”是好课的前提;“善”是在“真”基础上的升华,也是好课的精髓所在;“美”是好课的自然结果,也可以被视为好课的至高境界。当然,好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好课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只要教师有真、善、美的意识,并以此标准来备课、上课,就会逐渐向好课靠拢。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