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舞台,大文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农村高中艺术课教学中,笔者尝试在每堂课上为学生搭建5分钟左右的“艺术小舞台”,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艺术、自我实践艺术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舞台”,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小舞台”的主人是学生自己,每期节目从组织到表演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可自由组合,自由表演,以自己的方式尽情领略艺术、实践艺术、展现艺术;教师是“小舞台”的引导者,在它成功时喝彩,失败与迷茫时提供有力的帮助。
   在艺术课上搭建“艺术小舞台”主要是基于以下思考:
   其一,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口号在中华大地上已是妇孺皆知,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是素质教育要求的集中体现。艺术课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课程,是在我国已有音乐、美术分科课程的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充满生机的综合课程,它一改过去“以知识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由过去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能力”……,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和途径,为学生搭建一个“艺术小舞台”,正是笔者顺应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探索。
   其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交通、通讯相对落后,教育改革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学生的思想较纯朴,知识面相对狭窄,各种能力较弱;而农村高中学生大多已达17―19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已相对成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观察力敏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其独到的看法和见地。然而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缺少锻炼而显得比较胆小、羞于表达,但是他们同样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据观察,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爱唱流行歌曲,不少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抄小歌本,有自己的“音像资料库”。因此,从客观上看,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交流与发展自己的舞台,而艺术课在这点上恰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为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除了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外,还专门在每堂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进行“小舞台”活动。随着此项活动的一步步深入开展,学生从“不敢表演―――不愿表演―――想表演―――敢表演―――愿表演―――表演得好―――表演得精彩―――争着表演”,达到了积极参与和人人参与;表演时从紧张、被动、中规中矩,到放开手脚、大胆想像,进而开始了自由创造;节目也从最常见的唱歌,发展到了舞蹈、戏曲演唱、器乐演奏、时事演讲、武术、配乐诗朗诵、魔术、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小品、音乐剧等等。这些节目有的采取单纯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有许多节目注意了各种艺术间的结合;有些节目是学生模仿而来,更有许多节目是学生自编自演;有些意在展示自己骄人的才艺,有的则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的节目紧扣新的艺术课教材,更多的是把视线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有的“小舞台”设计为“打擂台”,有的则策划为“版块式”;曾有过“艺术小知识竞赛”、举行过“音乐主题听辩会”,还有“时事热点追踪”类的演讲与小品等等。每期“小舞台”一般都在5分钟左右,但有时有些“小舞台”涉及到的主题或采取的表演形式等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笔者就临时腾出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搞“小舞台”,这样虽然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却是意想不到的好,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一种体现。另外在学期结束时还可以利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文艺汇演”式的小舞台,这不仅是学生对一年来“小舞台”实践成果的一种展示,而区别于平时的表演,“汇演式”的小舞台更是对他们组织、协作等能力的一个更大考验。
   “小舞台”是学生“自主”的天地,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首先,引导时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初的几期“小舞台”,师生共同的期望和要求不必太高,可以从学生最熟悉和擅长的“唱歌”入手,但面对一种表演样式的多次重复,任何人都会感到兴趣索然,这时教师可以顺势增加难度,启发学生寻求其他的表演内容与样式。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去留意电视上的各种综艺类节目,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逐渐再提高要求,加入自己的创意。
   其次,对学生的表演要真诚鼓励,及时引导。“小舞台”刚开始实行时,总有学生明明准备好了,却不敢上台表演,也有不少学生本来准备得很充分,到了台上却紧张得语无伦次、手足无措。这时教师就要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心情舒畅,主动参与,而鼓励与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要仔细寻找、发现“演员”的优点、长处,并且及时、恰当地予以赞扬,如:你的嗓音很有个性,你讲的故事很感人,这个小品的创意很新颖等等。
   再次,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去发现艺术,表现艺术。“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艺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妨提醒学生做个“有心人”,善于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去发现让人“心动”的人、事、物,并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在小舞台上“讲述”给大家。例如,在春节前最后一节艺术课上,笔者对学生说,希望在春节后的几期小舞台上能出现有关“年”的节目,结果学生们真是花样百出,展示年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讲述“年”的故事传说,有的跳起民间秧歌舞蹈,有的还挥毫写起春联挂到音乐教室,还有的当场剪起窗花、编起了中国结……
   最后,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舞台”氛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当演员的感觉、投入地进行表演、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舞台”氛围。硬件方面最基本的要有麦克风、录音机、VCD机等,教室讲台上不妨空出大一点的场地作舞台,最好还有灯光方面的装备,如果实在不能配备,也可利用教室窗帘的开、合做一些灯光效果。另外,学生常用的道具也应有一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或动手制作演出道具;软件是指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观众”良好的欣赏心理与习惯,注意引导学生用宽容的、有深度的眼光看待每次表演,并且能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
   在每堂课前腾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搞“小舞台”,表面上好像使原来40分钟教学时间缩短为35分钟,但由于这个活动并不违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因此,它非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无形地延伸了教学时间与空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表现的一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小舞台”的开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实践与创新能力、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笔者从“小舞台”上更加深切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了解了他们对于艺术的喜好,得到了大量有助于教学的资料、信息,发现了不少艺术特长生,而这些学生都将是各班艺术活动的骨干。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小舞台”的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大大增强,他们也开始乐于参与课上种种形式的实践了。艺术课也因此而更加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