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味哲理语言,感悟美好人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跃东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排了五篇课文,都抒写人生感悟。文中不乏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这些哲理性语言,去撞击和敲打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其内化作用应该是巨大的。如何运用这些哲理语言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诵读积累
  这些美文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理想乃至亲情的深沉思考,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让学生的心灵在与作者心灵的碰撞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优美的语言进行积累,牢牢记住,使这些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心灵中流淌着的血液的一部分,在启迪思想、情感熏陶的过程中发挥语文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时,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朗读步骤:
  1.用述说的方式朗读第一节(1~4行)――仿佛一个孩子在述说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而又朦胧的梦及对大海的热烈向往(轻声朗读)。
  2.用自我安慰的方式读(5~11行)――仿佛少年看海失望在安慰自己,后又重新鼓起追求的信心(语调要轻柔)。
  3.用青春宣言的方式读(12~22行)――读出少年虽历经磨难,但无畏无惧、执著不懈、顽强不屈的精神(大声朗读)。
  4.用呼告的方式读(23~30行)――读出少年成功后的骄傲和自豪以及对同龄人的鼓励和期盼(激情洋溢)。
  5.积累:你认为文中哪句话对你最有激励作用?抄下来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这样,通过诵读与积累,学生明白: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在诵读与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已与作者的思想在交流、碰撞,教育的效果就出来了。
  二、实例印证
  对于哲理性的语言,如果只停留在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上,我认为是不够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况且在历史上、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实例完全可以作为这些哲理性语言的理论依据,教学中如果能引入这些实例,用事实说话,岂不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感染和打动学生的心灵吗!如在《在山的那边》的教学中,我曾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用你熟知的例子,以简单的小故事形式来印证“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就是海呀!”这句话呢?问题一抛出,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短暂的交流之后,像童第周、王献之、居里夫人等名人的故事奔流而出。讲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又把抽象的道理与简单的事实相结合,化难为易,对学生思想的触动也更大、更有教育意义。
  三、内化拓展
  对于这些哲理性的语言,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把名人的哲思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作为自己的人生指南,岂不更好!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针对文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富有哲理的语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能不能也用一句经典的话对这句话进行注解,作为你的生活指南呢?学生兴致高涨,跃跃欲试,很快就写出了他们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新的生活中去。
  生:美好的事物是扼杀不了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流向更为美好的明天。
  生: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有时会遇到险滩、恶浪,但只要有直面的勇气,终会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的。
  生:只有善于忘却生命中不快的过去,融入新生活,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历史的长河迂回曲折,但终会前进。
  师:同学们,此时我想起一句名言:“假如人生有一千个理由让你哭泣,那么我们也应该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去笑对人生。”愿所有的人笑着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教育也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通过品味哲理性的语言,学生的心扉才能被彻底打开,思想被激活,语文教学独特的育人功能才会更好的彰显。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