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琼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和体会文章的主旨。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两年前我刚接到现在教的这个班时,这个班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学生的朗读其实就是唱读,托腔拉调,经常是集体唱读,根本没有什么重音词语之分,更别说抑扬顿挫、富含感情了。针对这个班的实际情况,我把朗读的训练作为重点。
首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地朗读就可以了。在这点上教师先范读,然后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增强语感。叶圣陶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层次,可以训练学生使用什么语调(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如何停顿,怎样确定重音和语速等。例如,朗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十一自然段,第一句要读得沉重缓慢,读出体现时间的漫长的语气,第二句要读得低沉悲痛一些,“破烂不堪”一词要读重一些,第三句“到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是你吗?”则要读得紧张急促。朗读这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这句要用升昂的语气,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从中体会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当学生读得正确、流畅、有语感了,再指导他们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神采,这是最高的要求。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去指导学生朗读,把握好每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用声音把那种情感表达出来,就可以理解课文,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又如《天窗》,在朗读理解从天窗外掠过的一个黑影所展开的想象“……也许……也许……也许……”句式,学生在熟读理解句子的特点后也能说出自己的句子了。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都注重朗读训练,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
作者单位:广西容县石寨镇大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