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的心理疏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要求高,家长期望高,个人成材欲望强烈。但由于心理发展处于尚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加之为了在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由此心理脆弱,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常常发生,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在国外,有许多学校都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而在国内的心理学教师还很少,中学里几乎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只能靠班主任解决。由于高考的压力,有的学校高三年级甚至取消了体育、音乐和美术课,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之中,心理很难得到有效的放松和宣泄,一旦遇到刺激,就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无庸置疑,当代中学生因社会生存空间的挤压,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的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遇到的有关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情感自卑型,生活挤压型,学习焦虑型,思想封闭型。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工作理念,采取正确且必要的心理疏导,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班主任可以搞一个以“心理研究”为主题的课题,让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研究,并写好研究性学习的小结,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知系统的心理平台,又可以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
心理疏导的做法多种多样,只要能确保心理疏导是宜人的且能够被自觉接受的都是好方法,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 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对人不可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性交往所带给人的满足,除了功利性的价值――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抚慰与滋养――喜悦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担,成功有人喝彩,失落有人安慰!从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层面来讲,人际交往还是心理疏导与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资源,良好的人际交往还是人可以倚仗一生的精神财富。班主任可以利用读报时间、晚训导时间以及班会课时间,告诉学生一些交往法则,学习怎么样与人交往,“你想让人家怎么样待你,你也要怎么样待人家。”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不仅要有善意的行为,还要有善意的态度和方式。第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赢得朋友的重要方法,当你在倾听别人时,别人会认为你对他们充满兴趣,你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尊重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会将你列入朋友之列。第二,要理解别人。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分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第三,学会赏识同学。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要学会赏识其它同学,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嫉妒。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会相互接纳,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求学生与老师、家长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如果教师能真正明白学生的希望,家长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朋友能真正感悟彼此之间的渴望,那么该有多少师生冲突、亲子矛盾和朋友反目是可以避免的!
2 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导
一个因家庭不幸而心理上出现偏差的学生,其心理问题一般是思想封闭型。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其生活入手,利用一切机会,和她聊天、谈心,以一种朋友式的推心置腹的谈话,逐渐和她拉近心理距离,让她和我说心理话同时介绍一些反映少男少女学习和生活的读本给她看,并结合她能看得到的生活事例,引导她进行比较、认识、思考。还对她委以重任,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在与群体的交往中认识自我,识他人,协调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她的性格渐渐地变得开朗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也拉近了,一旦融入和谐的班集体中,她就慢慢地摆脱了那种封闭自我的策略,走向心理健康之路,能够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的美好环境,真正成为乐观、自信、合作、自立的优秀学生。
3 对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
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从农村来的贫困生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无论是穿着打扮,生活用品还是学习用具,都不如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他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神情,被别人看不起而不与同学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越来越远离人群而独来独往,这种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是情感自卑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流入足够的“精神营养”,从心开始,使学生在温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首先要勇敢地直面生活。告诉学生,贫穷不是罪过,我们要把贫困看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赋予我们比常人更多的坚强、执着,更多的毅力、质朴,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不都是经历了很多的生活磨难,勇于在风雨中搏击,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吗?其次要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贫困生不能沉没在那种暗淡无光的生活气息里自怨自怜,而应该笑迎生活,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再次是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贫困生面对的压力比一般人肯定要大得多,因此要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缓解压力。第一,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人格平等的思想,与他人虽有物质条件的差别,但精神追求是相同的,坦然地面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和环境。第二,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第三,找寻一种能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如倾诉、跑步、打球、听音乐、秋游、野炊等,以转移或缓解压力,找回心理平衡,作为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应教育对策。
4 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
对于那些学习焦虑型、生活挤压型的学生,实行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家长、老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很难进行。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讲台上我是学生的老师,走下讲台我是学生的普通朋友,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受治者,而是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要求学生自觉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心理,以实现自我教育。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容易形成焦虑甚至障碍的原因,与学习有直接关系的心理问题占80%。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以学科成绩论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善于在社会人生的阅历中作全面的分析,发现自己的成长点,以实现素质的发展。
生活中总有无法预料的烦恼甚至灾难,因而负面心理的产生往往此消彼长,只要我们始终不忘教育以人为本,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并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就可以实现,当然,我们还要拓宽各种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久的学习兴趣以及健康的人格精神。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努力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和人交往接触,形成活泼开朗、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尽管不是万能的,但的确可以做得更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