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义内容的情感体验,以推动学生“学文”、“悟道”,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课文语言,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1激发情感,让学生倾听
听是说的前提。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说话、写话来表达自己的思维,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听的情感,培养学生听课的能力。
1.1重视课文的范读。教师读,学生听,能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师的范读,除了起示范作用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教师这个特定个体的情感体验,通过有表情的高质量的朗读表现出来。这对于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有着直接作用。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感情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我怀着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满含深情地在课堂上范读这篇文章。读完后,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可见,教师的情也会直接感染、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以情感的升华。所以,教师的感情范读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基本条件,能使学生更投入地听课。
1.2重视音乐的渲染。音乐像文学一样,有着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远的意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能选择与教材情感基调相和谐的乐曲,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使音乐和文学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视觉,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创设想像情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当讲到阿炳在泉边拉琴这一部分时,我精心选择了一段低沉、哀婉的二胡音乐,那欲断欲续的旋律如泣如诉地表达了阿炳的痛苦、孤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静得出奇,但我分明感觉到他们的心灵在震颤。此后,只要这段乐曲再度响起,学生便会和着曲子抑扬顿挫地朗读起来,音乐神奇地撩拨着情感之弦。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我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学生听得更认真了,学习更积极了,感悟更深刻了。所以,要让学生认真听,创设一定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效果较好。
2激发情感,让学生乐说
说是写的基础。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就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从重现事物形象入手,让学生与课文有情感地沟通。
2.1表象积累。指导学生将语言文字所代表的事物与亲身实践、具体实际、所见所闻形成的表象相联系,激发情感体验。如教学《九寨沟》一课,由于一些学生去过九寨沟,因此可先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九寨沟的景色。并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湖泊、山峰、原始森林、瀑布的特点,引发这部分学生对九寨山水美的热爱;另一部分学生通过表象的唤起,将他们以前看到过的其他地方的秀丽山水与九寨沟山水进行比较,从而丰富了表象,也使他们感受了祖国山水的分外妖娆。这样,能有效诱发全班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大胆地有质量地表达出来。
2.1再造想像。即通过描述、复述等手段“显示形象”。如上完《九寨沟》全文后,教师让学生当小导游,带大家游九寨沟。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解说,将大家带入一个美的境界。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受到了感染,可让学生用一句或几句话说“九寨沟”。这样的激发手段,能使学生受到多种形式的表达锻炼。
2.3启迪创造想像。某些课文的作者在描写上故意留有“空白”,或仅作概括叙述,对此可通过创造想像,或拓展意境,或丰富形象,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泉城》一课,当学到济南的泉像珍珠、像三堆白雪时,可让学生想像一下,济南的泉还像什么?让学生在想像中人情人境,从而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3激发情感,让学生会读
从阅读教学的特点看,读是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味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等,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读是写的准备,所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入情地读。
3.1语言感染效果好。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饱含深情的吟诵,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如教学《九寨沟》一课,在播放课件时我饱含激情地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秀美的,玲珑剔透;雄浑的,碧波不倾;平静的,招人青睐。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层出不穷,水上水下,虚实难辨,梦里梦外,如幻如真。彩池则是阳光、水藻和湖底沉积物的“合作成果”。一湖之中,鹅黄、黛绿、赤裼、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相互浸染,斑驳陆离,如同抖开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有的湖泊,随风泛波之时,微波细浪,阳光照射,璀璨成花,远视俨如燃烧的海洋;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蛟龙流动。学生会情不自禁有感情地朗读起来。通过教师深情的语言感染,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并且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学习的效果。
3.2声随情动情最真。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此时读出的情是最真的,理解得也是最透彻的。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当学生初步理解诗句后,出示课件,此时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浩荡的江水,孤帆渐远,即将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我说:“此刻,你就是站在江边的大诗人李白,你的好朋友孟浩然就要和你分别了。你久久地伫立江边,遥望那一叶孤帆,不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吗?”学生说得滔滔不绝,渐渐进入意境。我又说:“真是难舍难分啊!所以,李白深情地吟诵诗句,以表离别之情。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就通过吟诵诗句来表达情感吧!”学生一个个争着朗读,读得投人,读得动情。一位学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越读越轻,越读越慢,到最后几个字,只留有微弱但还清晰的声音,把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所以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这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所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情感真正融入到读中,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能使其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课文语言,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的效果。
4激发情感,让学生想写
写是说和读的提高,但是要有所成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只要学生的创作情感被激发了,何愁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呢?
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我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改好,以逐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在教《一次大扫除时》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和同学们的劳动情境及劳动感受,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由此可知,如果教师对于文中丰富多彩的描写能全情投入,恰当运用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和语调,把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真正起到优化语文教学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8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