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课堂互动潜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菁华

  摘 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互动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交际互动能力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潜在因素的影响,使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在诸多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手段和方法、师生之间的双边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课堂互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影响 课堂互动 因素 对策
  
  一、引言
  
  课堂互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尽量参与学习,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一概念已经逐渐成为指导和评估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推崇交互式教学方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老师从课堂的中心变成教学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帮助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互动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交际互动能力的必由之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种潜在因素的影响,使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影响课堂互动的潜在因素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相互交织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诸多影响课堂互动的因素中,教师的人格、教学手段与方法、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课堂互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人格魅力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吸引他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力量。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非强制性、无形性、渗透性等特点。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在高校,很多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被接受的程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教育内容本身的影响力。在教育长期发展中,作为教师主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人格,不断外化为教育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教育要素。有些人格特质成为教育过程的必要素质,如:声调、热情、胆识等品质,所有这些人格品质,都是互动教学顺利实施的保证。
  1.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做到以心换心、以德育德,以人格造就人格,那么你的优良品德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到潜移默化之功效,而且这种影响力是强烈而持久的。
  2.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亲其师便会乐其道,这时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就会感染和熏陶学生,教学也自然可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自身的影响力直接表现为教师的权威,有权威的教师具有进行权威性沟通的能力,比如,说的话学生特别容易接受;与学生交流时特别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容易被学生当作行为的榜样等。
  3. 教师的人格能够解决阻碍学生参与互动的心理障碍。教师人格的核心是“促进”人格,“促进”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行为随时随地能有所帮助,如能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能增强别人的自尊与自信;能缓和别人的焦虑感;能提高别人的果断性;能形成和巩固别人待人接物的积极态度。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大大加强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
  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互动式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手段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学习境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仅能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合作化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尝到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合作交互式学习空间。
  1. 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对知识的“正确性”具有最高权威;教师的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情意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对教学采用“一言堂”的方式。所以,课堂上缺少互动的机会及氛围。
  2. 多媒体教学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校已充分注意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后检查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粉笔、黑板、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幻灯、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多媒体等,使教学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理解和记住所学知识,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效地参加到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电视、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等多种刺激因素交叉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增加课堂互动的机会。
  
  四、师生关系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学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能激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反应――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学生的敬爱又会强化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升华。为了更好地实现互动式教学,我们提倡构建“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
  1. 什么是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而成了教育的阻力。
  2. 在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之分。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来说,交往便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而对教师来说,交往便是分享与理解,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3. 良好的交往式师生关系对于互动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赋予学生以主体的地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有个性、有精神、自主追求的主体,而不能看作是等同于物的一种消极个体,从而实现新的学生观的确立;其次,它强调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中介客体(即文本)基础上的参与合作的关系,从而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精神智慧和意义的过程。通过交往,重新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与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

  
  五、教学环境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反之,会影响学生们学习的热情,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的布置和课堂座位的编排。
  1. 学校及教师应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室环境。在保持教室空气清新、光线适宜、整齐干净,规章制度合理的基础上,要尽力营造和突出学习氛围。如,在墙上张贴用英语写的名言警句;有的外语教师在每堂外语课之前都在黑板顶端写一句英语格言,如“Study study study”(学习 学习再学习),“To save time is to lengthen life”(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这些格言既能励志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 课堂座位编排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成绩、社会交往、学习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整个学习活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学校教室传统的座位模式以秧田式为主。这样的教室布局很显然潜在地决定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由于这种座位是封闭性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范围与互动方式受到限制,课堂内的人际交往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受到很大影响。言语技能的掌握,语言能力的形成,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练习,而最有效的练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的人际交流,这是由语言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很显然,这种秧田式的教室布局非常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其实,座位编排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秧田式排列法、圆形排列法、会议排列法、小组排列法、马蹄形排列法,有的课也可以到室外的真实场景中去上,不同的编排方式各有特点,各有所长。教师应充分认识各种座位排列方式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需要,特别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座位编排法,使座位编排与教学活动的性质及参加人员的需要协调一致,提高教学效率。
  
  六、结论
  
  师生互动传递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表象潜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人格结构,能增进学生的认知转换、情感体验和人格构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人际交往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并为学生的交往提供更多机会。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强调师生合作,课堂民主,让学生形成不唯书、不唯师,敢于问,师生自由交往的风气。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并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教师满堂灌、学生为“容器”的状况为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主动探索,成为学习主人;重视课堂内的配对学习、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交流,改变单一的交往结构,建立以学生互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詹姆斯.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邓道宣.略论如何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堂.中国教育技术网.
  [4]彭水源.交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育教学网.
  [5]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
  [6]吕春燕.增强情感互动,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湖州师范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