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的行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云松
摘要: 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长期以来限于单一的课堂讲解式手段,不能很好地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以及鉴赏、思考等其他的综合能力的目的。为了达到高级英语课的教学目的,作者引入近年来国内刚发展起来的行动研究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和以教师为指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希望能对高级英语课教学的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行动研究 高级英语 互动式教学模式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在学生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此阶段的教学特征更多地牵涉到对语言学、文学、文化等知识的导入和高层次鉴赏能力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手段,以训练记忆为中心的教学套路及冗长的课堂讲授还是占了主导地位,学习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自身的学习风格根本无法拓展。
如何既能保持和发扬传统的“高级英语”课教学中的人文教学的优势,又能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观点,以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要的能动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感到有收益?这是摆在“高级英语”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近年来,教学的行动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人们话题。本文试图在行动研究理论的指导下找出提高改进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目的。
一、教学行动研究简介
“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教学行动研究则是指将行动研究视作是由众多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及其对这些行动结果的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Ebbutt,D.,1985),其目的和结果是改进实践。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研究对象限于教师本人或自己的学生;研究内容主要是教学或教师自身发展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研究者集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估者于一身;研究方法以内省、反思和准实验法为主。
教学研究解决了教学与研究脱节的问题,教师既是“行动者”,更是“研究者”,教师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作为研究课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会持续好多轮,甚至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心,才能完成研究。
二、如何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引入教学行动研究
教师首先可以通过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制定出行动研究的对策以期待解决问题。紧接着就是行动研究的实施,教师可以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对教学行动的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之上再作诊断,重新确定期待解决的问题,以便下一轮研究。行动研究实质上就是一个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表现形式。
根据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以上教学行动研究步骤,笔者设计出以下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方案: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制定行动计划或措施→实施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反思与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假设→……
三、研究试验
1.发现问题
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高级英语课程。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问卷、访谈等手段发现:学生们在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上不如低年级时学习综合英语精读课程积极,上课不够投入,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
2.提出假设
(1) 学生学习高级英语时认为课文内容太难,自己预习也没有办法理解文章内容,只能等教师在课堂上逐一讲解。
(2) 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教材不满意,高级英语课程教材素材已经脱离时代,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3)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迫于就业压力,更多倾向于学习实用型知识,而不是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或是与就业无关的文学、语言学、文化等知识。
3.调查研究
为了证实以上假设,笔者对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学习高级英语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形式的调查和访谈,调查涉及4个班共计98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
(1)教学难度:学生对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非感觉特别难,虽然与二年级的综合英语课比较有一定难度,但还能接受。
(2)教材内容:学生在高级英语课上的消极和被动更多的是觉得高级英语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本课程所选教材,张汉熙编写的《高级英语第一册(修订本)》成书较早,涉及的许多背景知识与外国政治、历史有关,虽然所学课文主题在编者成书当时具有相当话题性,但时至今日早已是陈年旧事,学生读来颇觉陌生,无法理解或缺乏兴趣去理解。
(3)教学手段:学生觉得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预习、复习以及作业量大,容易产生学习的抵触心理。
4.制定对策及其行动计划
(1)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学生。我们应该对学生做到详细的宣传和解释,使他们自己了解到高级英语课程所教内容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有关而且必须的。
(2)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教材选材与时代脱节,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剔除教材中主题过于陈旧的课文,而选取有时代性、学生们感兴趣的课文,再补充一些紧随时代潮流的课文;其次,仅仅导入相关背景知识还不够,还应提高背景知识的趣味性。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仅是文字资料或图片,而应该是声像多媒体甚至是趣味活动的方法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针对学生提出的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笔者提出要改过去单一的“老师讲→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演示与老师指导的互动活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全班作发言演示,并通过讨论解答同班同学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活动,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学中用”和“用中学”的双实践过程中培养英语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的指导也必不可少,除了学生自己演示之外,试验计划的实施也需要教师的参与,或者说是师生共同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反思反馈学习效果。
5.实施计划
笔者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的高级英语课上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和以教师为指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试验。以下是笔者采用的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师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组并分配任务→搜集相关背景资料、学习资料→小组内讨论→多媒体手段讲解演示→分组讨论→点评总结
6.观察、研究数据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对学生进行访谈,让学生自己记录学习日志,发现问题,并在教学过程完结之后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学生对本次试验教学效果的反映如下:
1)教学模式多样化,上课更有融入课堂的愿望。
2)教学内容依然枯燥,但是通过课后自己寻找相关背景资料和知识,学生感觉也了解到了一些平时鲜为人知的内容,过程很有乐趣。
3)所学课文的语言文字依然有难度,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必须借助参考资料和字典才能理解大部分内容,希望老师能够适当加大课堂上对所选课文的语言文字的讲解。
4)学生之间水平参差不齐,分组讨论时没有按水平分类,导致部分同学相互之间产生自学进度不能同步的问题,因而产生摩擦,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5)因为只关注本组任务,从而忽略别组任务的内容学习,课后、课上都只是大概了解,并没有达到熟知的程度。
7.反思与评价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演示和以教师为指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师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取得的成绩不容置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但也存在其局限性,如发言小组可能只全力以赴搞好本组主讲章节,而对其它章节则敷衍了事。学生在讲解演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规范的语言或语法错误, 如果听者没有足够鉴别识别能力,显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要解决活动出现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从以前的讲解者变成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课前,教师要做大量准备工作,跟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要求,确保发言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准确性。同时还要提高课堂组织、应变能力,即时估价能力,知识的准备水平。对于学生,也要提出一定要求,除了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也要了解他人、他组的任务,在课堂上要认真听取其他的同学的演示、老师的指导,从而达到真正学习到所有内容的要求。
四、结语
笔者通过以上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对自己课堂的教学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采取措施,并取得一些成果。希望这些研究能对高级英语课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得高级英语课教学质量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Ebbutt,D.“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Some general concerns and specific quibbles”.In Burgess,R. (ed.) Issu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J].Lewes:Falmer Press,1985.
[2]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48-53.
[3]张青.向我国教育技术工作者推荐行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0,(9):5-7.
[4]隋荷.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3-55.
[5]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6]Michael J. Wallace.语言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Arhar J.M. and Holly M. L. and Kasten W.C.Action Research for Teachers:Traveling the Yellow Brick Road(First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2000.
[8]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