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爱玲
摘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而多媒体技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的众多优势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教育。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幼儿教育 背景 优势及作用 注意事项
一、背景
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的变革带来了机遇。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由于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决定了它是教育事业中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方式,引发了整个教育观念的巨大改变。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考察时就谆谆告诫我们:“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的现代化正顺应着这个时代的潮流而飞速地发展。幼儿教育的现代化,除了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幼儿管理的现代化外,还包括幼儿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幼儿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及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及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活动。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运算水平还很低,他们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同时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因而造成了幼儿需要在特定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如果缺少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所明示的。
经过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获得全面发展。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作用
1.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将获取、处理、编辑、储存有机结合和展示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媒体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集成性和交互性。集成性即把多种媒体有机集成,该用哪种媒体时可以适时实现;交互性就是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一般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控制。其优势如下:
①可控性强。
②能创造出灵活生动的媒体使用环境。
③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④现象直观、明了、多样。
⑤幼儿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与教师交流,具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性。
2.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1)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语言、实物等各种媒体经过处理,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多媒体技术适当地运用于教学,会增强教学效果。
①优化教学情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了他们学习。
②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幼儿掌握,使得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③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人机对话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同时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可以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问题,得到其他结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与媒体进行双向交流,还能让幼儿及时得到计算机的鼓励与帮助。
(2)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兴趣。
我们曾做过调查:“你喜欢用电脑来上课吗?”结果显示,有99%的幼儿喜欢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原因主要来自多媒体计算机的诸多功能,如动听的音乐、形象的动面、丰富多彩和清晰的画面等,十分适合幼儿的好奇心理和认知规律。另外,计算机在调节幼儿学习情绪上也有较大的优势,当幼儿获得成功时,计算机就会请出小博士说出表扬的话“你太棒了”、“你真聪明”、“太好了”等,或请可爱的小动物奖一只大苹果、五角星、红花;如果幼儿做错了,则会播放“你要努力呀”等鼓励的话,这就迎合了幼儿的学习心理,从而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能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了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利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可观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打好基础。
(4)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增大可观度,影像清晰,提高观察的效果,还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扩大观察的范围,便于幼儿观察和教师的指导,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观察时钟分针、时钟的走动和时、分之间的关系,都可借助屏幕让幼儿仔细进行观察。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它能把复杂的现象分解、综合,既有具体的描绘,也有综合性的概括,能很好地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不仅使幼儿能理解抽象的知识,了解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能培养幼儿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独立的操作练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计算机给了幼儿多种鼓励,也使幼儿增强了信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将多媒体体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需要注意的事项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2.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同时人机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间的交互作用,在教学中仍应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应用多媒体手段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有时活动中穿插几幅图片、一段动画就能很好地解决该活动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辅以多媒体技术,在发展感官的活动、手工操作活动及社会实践性活动中即是如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4.课件制作应以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规律加上科学的设计,注重幼儿的个性特征,使课件的通用性与个别性有机结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并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自身的规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四、结语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与希望就在于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知识和创新在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中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教育尤为关键。而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幼儿以后的发展,也是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的根基。将多媒体技术正确合理地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将会极大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将是幼儿教育发展历程中质的飞跃,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刘洪云.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与幼儿素质教育.1999.12.
[2]美国詹妮斯丁・比蒂著.胡景芳编译.计算机与幼儿教育.
[3]杨来娣等.幼儿心理需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幼儿教育,2001.8.
[4]虞永平.幼儿学习活动基本类型探究.学前教育研究,2000.6.
[5]王文.幼儿学习方式浅析.江苏学前教育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6]墨森,凯根等著.廖小春,刘金花等译.儿童发展与个性.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