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谈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仝建引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信息、参加外语实践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阅读时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及其规律对阅读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
  
  一、存在问题
  
  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分别是构成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两个因素既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理解是阅读的目的,没有理解的阅读等于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同样,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很快地从众多的书面材料中汲取知识,阅读效率就低。从目前英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落后。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即许多人只把阅读教材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而学生一般只通过有限的途径和固定的场所被动地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这种教学体系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语言因素是指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语言规则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学生对词语和语法意义的了解和掌握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知识水平影响能力形成的速度和质量。所以,那些只一味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方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如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其实是很不科学的。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般人默读速度是声读速度的两倍,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更不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受母语的干扰,有些学生采用汉语思维偏于“心译”来阅读,而且又不适时地频繁查词典,使得文章支离破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率。这类习惯都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对策
  
  积极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与技巧,克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目前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人对这方面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1.通过词的搭配、句的衔接、段的连贯等方面的大量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它包括正误感、分寸感、风格感等。正误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言规范与否的直接感知;分寸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意轻重的直接感知;风格感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词语是否搭配、语句是否连贯、语段是否衔接、用语是否贴切、风格是否协调一致等的敏锐感知的程度上。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就不仅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而且还能较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就要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选择课文中一些语言规范、语意新颖、词语搭配较好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体察语句的适用范围,教师相机给予点拨。
  2.利用阅读视觉感知的整体性特点,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不是通过逐个逐个的词感知的,而是以表达完整思想的语义单位,即3―5个词组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译码的加工单位。阅读时,眼球呈跳跃式的停顿,每次眼停时间约1/3―1/4秒,视幅为4―6公分,4―5个单词,约20个字母。阅读愈熟练的学生,他们的眼球运动就愈快。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则跳距短,一词一距,停顿长,眼球运动慢,还须经常回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速度,除了要采用常用的限时阅读、直接理解原文、不经翻译等方法外,还要引导学生改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回视,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或卡片遮住已读过的语句,使回视失去意义。另外,还要增强和丰富学生阅读时的思维预测定势,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决定阅读速度快的主要因素是迅速准确地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依赖对语言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依赖对人脑思维预测定势的充分利用。一个语言不熟练或不会利用思维预测定势的人,读文章必然从一个单词“爬”到另一个单词。这样慢速度的断断续续的阅读不仅会破坏思维的连贯性,而且大量次要信息的干扰会使学生无法掌握中心信息和中心内容,无法对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甚至会看了后句忘了前句。因此只有对学生进行推理技能的培养,再加上知识的长期积累、经验的增加,使学生对事物发展过程形成一个逻辑推理的定势,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3.培养学生“语境悟义”的阅读习惯,增强他们“推敲特定内涵,洞察深层意义”的能力。准确地认知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只是阅读比较初步的要求;推敲其特定的内涵,洞察其深层意义则是阅读的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所谓特定内涵,是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而词语的深层含义则是从表达效果上体现出来的一种隐含信息。由于它们往往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所以大都无法从字面上或从单个句子的理解中“一眼看出”。因此,我们只有引入系统理论,引导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阅读才能奏效。如要求学生阅读时,不要逐词逐句地译为汉语,而要努力去理解全文大意。如果遇到生疏的或意思把握不准的单词,要尽量猜词悟意,即运用上下文的线索推测生词的字面意义,悟出词语在句子或段落中的特定内涵。通过分析比较文中的相关信息,并以它为突破口,去把握和体味语言的内在联系,从这种联系和区别中体会其深层含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