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阅读的阵地。阅读要学会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最基本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爱上阅读,一方面是老师要想办法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沁人心田的花蜜,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悦”读;另一方面是让阅读课“活”起来,让他们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多读文章,那么学生做起阅读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關键词】 悦读;多媒体;以读促悟;阅读教学
  最近,老师们在闲聊时总是不停埋怨:现在的阅读题量大,广度深,学生们根本接受不了,连文章内容也没能好好理解,做题时只能随便应对。我反思一下,老师们对学生的阅读也就是题海战术,学生学得疲倦、无劲。这只是有量而无质,他们的阅读能力又怎样可以得到提高呢?利希顿堡说:“读过书的人们记得不多,是因为他们思考得太少。”由此可见,读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是没有意义的阅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诱发欲望,学生“悦”读,让阅读课“活”起来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很多时候,学生对枯燥无味传统的课文分析没有什么兴趣,要让学生乐于接受阅读教学,我觉得教师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巧借多媒体渲染,拨动学生的心弦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涉猎广泛,天文地理、人物情感、神话传说等不胜枚举,这些文章都无不让学生沉醉其中。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巧借多媒体的渲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图文并茂的音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产生了欲罢不能的阅读和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越学越有“味”儿,越享受阅读教学带给他们的“悦”。
  还记得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伊始,我利用课件和网络资源,给学生播放了一幕幕战争的场面,学生看得多认真,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入课题——我们这个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们饱受战争之苦,让我们怀着对世界和平的强烈企盼,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随着影片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连天的场面,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学生的那种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随之呼之欲出,在这种情形下学习这篇课文,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得很有感情,完全把那种对和平的企盼的语气读出来了。故,在课堂上巧用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以读促悟,以读促品,展现阅读教学的魅力
  阅读,阅读,最重要从“读”入手。朗读往往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叶圣陶先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而丰富的理解力。”由此可见,在朗读中只有注意揣摩文章的语言,领会关键词句或精妙片断的真正含义和表达作用,才能更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不断升华朗读语感,品出语文味道,呈现精彩“美”点,激发学生对问题求索的欲望,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观看了王崧舟老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的录像课,我感觉这是“以读促悟,以读促品”的最好范例了。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但课文所描述的故事情节与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王老师首先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个别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教师则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老师引领学生一次次走进课文,触摸文本,感受文字背后所隐藏着的这份母子深情,整节课贯穿了一个切入点——“深”,学生勾画出感人的语句,教师引领着学生去文中寻找母亲那浓浓的深情。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景,在读中体会感情,让“读”成为了这节课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从读准句子到揣摩文章的语句,再次把“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回复上升地读。在“读”中,把慈母的“深情”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整节课里,学生忘记了这是课堂,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不断地做“思维的碰撞”,以读促“悟”,以读促“品”,乐享其中!
  二、善于挖掘,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乐学爱学的好习惯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具有开放性,如何开展阅读教学呢?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想读,并且从阅读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学生从乐于接受阅读教学,进升到勇于探究阅读教学,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吃饱,吃透,还吃得快乐呢?我总结出以下两点:
  (一)交换角色——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趣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满堂灌”,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课文中,有许多文章里包含着很有特色的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和形象等。如果能尝试交换角色,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自演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本剧,并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故事背景,并领会文章的语言和情节变化,深化文章的主题,这样变被动为主动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阅读的兴趣就得到大大提高。教师成为“旁观者”,“降低”了身份,更贴近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培养学生乐于接受阅读教学入手,逐步让学生沉浸在探究阅读中,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往往老师收到很多惊喜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借时机——培养学生大胆地问与说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全程提问;允许学生提出“真”问题;允许课堂上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允许学生大胆地问与说。
  问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推进深一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好说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说,满足学生质疑解难的需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正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引—扶—放”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精巧地“扶”,大胆地“放”。综观现在的阅读题,题目的问法已别于以前那种直接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的问题了,要做好阅读题,必须对文章熟悉了解以后才能答题,基于这种情形,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渗透给学生,让他们明白无论题目如何千变万化,它始终围绕着文章的内容。学生一定要把文章读懂、读透、读美,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刻理解,总之,就像把文章的内容看作一个中心点,我们围着它在不停转动。
  作为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让我们牢牢抓住语文的“根”——阅读,少一些华而不实,多一些思维的碰撞,使语文阅读课堂散发出独特的芳香。其实,阅读,要说爱你也容易。
  【参考文献】
  [1] 刘栓鹏. 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J]. 速读(下旬),2019(2).
  [2] 苏国平. 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 福建教育,2018(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