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礼貌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超

  摘要: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进行了阐述,对于他提出的六条准则,作者探讨了如何将它们运用于英语教学的手段和内容中,以期更深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 礼貌原则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礼貌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们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作的种种努力,也是我们构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社会准则,更是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的例子并不少见,这足以说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作为语言使用规则之一,礼貌原则已经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作为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好地引入和使用礼貌原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指导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遵循语用规则,在一定语境中使用语言形式实现交际目的,提高语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把握语用原则,即使能够根据标准的语法编码模式遣词造句,也会因为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既然言语交际的首要语用原则是礼貌原则,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首先应避免的语用失误就是礼貌原则的失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特别强调学生注意礼貌原则的把握与运用,在传授语言知识、语言结构的同时,不可忽略语言的功能、语境等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语言使用差异及英汉文化差异。
  
  一、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学者Leech在其《语用学原则》(Principles of Pragmatics)[1]一书中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是到目前为止影响最大的关于礼貌原则的理论之一。它以Grice[2]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为基础,同时又弥补了合作原则在解释间接会话含义的不足。Leech效法Grice合作原则的分类,将礼貌原则也划分出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maxim)和两条次准则:
  
  1.得体准则(T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1)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2)尽量多使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1)尽量使自身受益最小;
  (2)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1)尽量少贬低别人;
  (2)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1)尽量少赞誉自己;
  (2)尽量多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1)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2)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1)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2)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在这六条准则中,得体原则是最根本的一条,因为得体原则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种言外行为中最需要讲究礼貌、也最能体现礼貌的一种行为。礼貌地使用语言就意味着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六项准则互相作用的社会目标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礼让。也就是说话者说话时利他程度越高,多把好处给对方,话语就越有礼貌,礼貌程度越高。礼貌原则告诉我们,为达到成功的交际,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要尽量减少表达不礼貌的观点。在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3]中也指出,这些准则可以帮助解释许多现象,其中之一就是有些表达方式比其它表达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也就是说有些表达方式比其他表达方式更容易获得成功交际。
  
  二、面子威胁理论
  
  礼貌在交际中具有调节作用,它维护了双方均等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是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努力。在Brown和Levinson看来,礼貌就是人们为了满足脸面上的需求所采取的理性行为,它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多种语言手段给交际者各方都留有面子。针对其不足,Brown和Levinson[4]提出“面子威胁理论”(Face Threatening Theory)。他们认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效果,满足人们的面子需求。在分析礼貌原则时,“面子威胁理论”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那么“面子”又是什么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公众形象的欲望。“面子”可以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消极面子是指人人都希望过完全自由不受别人干扰的生活。一旦人的这种自由受到了干扰,那么这时人的消极面子就受到威胁。同时,人们无论在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如果得不到所期待的赞同,那么人的积极面子就受到了威胁。Brown和Levinson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在许多文化中,对面子的威胁行为大小的估算都包含以下三个因素:(1)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2)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3)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这个欲望是不分种族、宗教和文化的。而这个也正体现了礼貌原则的普遍适用性。
  
  三、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对“面子威胁”的担心更加强烈,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堂上如何避免这些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选择,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如何恰当地使用礼貌策略。
  礼貌原则,作为语言使用的首要原则,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语篇含义分析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教师从语用学的角度要求学生认知交际过程中礼貌语言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深入习得话语的得体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礼貌原则的运用对学生提高篇章的整理能力有巨大帮助。下面就是在礼貌原则的六个要点下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得体原则的应用
  得体准则是指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受益。得体准则是礼貌原则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它为人们成功的言语交际提供了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外语教学,应该以得体准则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在言语交际中灵活使用各种礼貌策略,提高实际交际效果。在师生关系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和老师对学生的相对权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课堂上如何避免这些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选择,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如何恰当地使用礼貌策略。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参与课堂活动时,他们往往很容易产生自卑、紧张、羞怯等心理障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用语中能遵循得体准则,在总的策略上将学生置于利益中心,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交际中尽量多受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首先,通过祈使句来看,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礼貌一些。如,“Take the chance.”就比“Give me your answer.”礼貌。其次,在表示请求时,不直接比直接要礼貌一些。所以根据礼貌由浅至深的程度,直接的祈使句不如普通的疑问句礼貌,普通的疑问句又不如首先提出“是否可以做出请求的”疑问句礼貌。例如:

  Answer the question.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
  这三句话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请求越来越不明显,从而给听者更大的拒绝的自由。比如我们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尽量避免使用“Answer the question!”这样的命令式语句,而应该尽量多采用“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e question?”这类商量的口吻。因为这样就降低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主导,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社会距离,建立了一个相对平等的交流环境,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比较放松,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提高,教学效果肯定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慷慨准则的应用
  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即少让自己得益,多使自己吃亏。例如,在上述“The Sampler”课文中,年轻人认为给老人买布丁(“It would give me such pleasure.”),慷慨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又如,在《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第七课“The Luncheon”中,作者明明非常喜欢吃芦笋(“My mouth had often watered at the sight of them.”),但为了遵守礼貌原则中的“慷慨准则”,同时由于手头拮据,作者只好违反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而撒谎说“I never eat asparagus.”。
  
  (三)赞誉准则的应用
  赞誉准则的核心是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现在十分流行的“赏识教育”也就是以“赞誉准则”为基础的。我们说过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都十分强烈。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或者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正是由于他们担心回答错误,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换句话说,他们担心“积极面子”受到伤害。那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多赞扬,不仅维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而且帮助学生逐步增强了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乐于学。比如说在听力课堂上,我们在提问学生做复合式听写的答案时,有些学生只给出正确答案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可能就会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例如:
  “Your answer is totally wrong!”
  “You do it badly.You must improve your listening ability.”
  “If you don’t improve your listening ability,you can’t pass the final exam!”
  教师的这些话语就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伤害了学生的“积极面子”。有些学生觉得老师的批评让他在同学中很没有“面子”,可能以后上课他就不会再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能因为这样的批评,他们对英语学习就更没有信心了。如果连自信心都没有了,又怎么能把英语学好呢?如果教师能充分重视赞誉准则,在课堂上使自己的言语更礼貌,就会避免出现这个问题。在这种时候我们可以说:
  “Well done.Who has different opinion?”
  “Good!You have got some.Who want to add something?”
  这样就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另外,在批改大学英语的作业时,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赞誉准则。我们在批改时不仅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而且对于一些好词好句也应该划出,并注明“Good/Excellent/Very good/Unique”等。在评语上我们应该使用这样的用语:
  “You do it well,but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You have got progress.However,if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lling,you can do it better.”
  这样就比单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点评作业时,对于一些严重的错误,我们也应该注意不要直接点出学生的姓名进行批评,而应该采用“some students”,“somebody”等模糊概念的用语,这样就可以减少对学生的贬低,贯彻了礼貌原则,维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一旦学生的“积极面子”得以保存,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谦逊准则的应用
  即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赞扬,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第三课“Why I Teach”一文中,作者说:“For me,teaching is a red-eye,sweaty-palm,sinking-stomach profession.”接着说明为什么;在对三个复合形容词的解释中,他写了一连串贬低自己的话:“I never feel ready to teach no matter how late I stay up preparing.I’m always nervous before I enter the classroom,sure that I will be found out for the fool that I am...I leave the classroom an hour later convinced that I was even more boring than usual.”正是这些谦虚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一位兢兢业业、严于律己的优秀教授的形象。他还说:“I am amazed that my students actually take notes on what I say in class!”只字不提学生记笔记的原因是他讲得精彩。讲述他的第一个博士生的情况时,他说:“She did it all herself,with an occasional nudge from me.”把功劳归于学生本人。
  
  (五)一致准则的应用
  一致准则也就是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求同存异”是十分有效的交际方法之一。我们也会经常碰到学生在课堂上向我们提出一些他们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果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也不应该直接在课堂上说:
  “You are wrong!”
  “Why do you have such stupid ideas?”
  这时候我们可以说:“Perhaps you are right.I’ll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and we continue to discuss the question tomorrow.”第二天我们可以单独告诉这个学生他的错误在哪里。这样学生下次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又如这样一个教学实例:学生拿着自己修改过翻译练习来请教。
  Student:What about my translation this time?I think it’s better.

  T1:Yes,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I like the words you chose.I think you also can use this word here.
  T2:I think it’s just so so.
  T3:I don’t think it’s good at all.
  在这三个回答中,礼貌程度也是依次递减的。而第三个回答根本上违反了一致准则。教师和学生这时候处于对立面。而且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伤害了学生的“积极面子”。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如果我们能采用第一种回答,一下子就缩短了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致准则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六)同情准则的应用
  同情准则的核心就是减少交际双方在情感上的对立,要求说话者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反感厌恶,尽量夸大对对方的同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使用这条准则,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他们目前的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应该避免采用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语言。教学实例一:有个学生上周的考试未能通过,她很难过地和老师诉说:
  Student:I failed the exam last week and I still can’t get over it.
  T1:I know what is like.You have all my sympathy.Never mind.You can make it next time.I believe in you.
  T2:I’m sorry to hear that.
  T3:No pains no gains.It’s because you don’t work hard.
  这三个回答的礼貌程度是依次递减的。而且第三个回答增加了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对立,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和厌恶的心理,这违反了礼貌原则的同情准则。也伤害了学生的“积极面子”,因此是不礼貌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外与学生交流中应该避免的。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初步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内容上,礼貌原则的应用都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得到积极有效地鼓励和尊重,又能很好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文化性差异。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在更多层面、更深层次里实践应用礼貌原则,使教学双方受益。
  
  参考文献:
  [1]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80.
  [2]Grice,P.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P.Cole and J.Moregan(eds),1975.
  [3]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
  [4]Brown,G.&Levision,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李传芳.从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谈口语交际能力[J].外语教学,2003,(1).
  [7]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8]周红.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9]杨达复,格赖斯.会话含义的推断[J].外语教学,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