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ESP教学现状及其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世红
摘要: 随着当今全球交流的进一步加强,ESP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ESP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置了专业英语学习阶段,但专业英语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对高校ESP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ESP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历史渊源及内涵
ESP专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源于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目标环境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技能与策略分析(skills and strategy analysis)和以学习为中心(1earning-centered-approach)五个方面。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在某些学科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可分为“外贸英语”、“金融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旅游英语”、“化工英语”、“科技英语”、“报刊英语”、“体育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等类别。Wilkins(1976)指出,经过ESP培训的学生,在他们将要从事的专业领域里,能比那些只接受普通英语教育的学生更准确、更有效地胜任交际活动。
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交流已经扩大到科技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人才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当律师的能用英语出席法庭,搞金融的毕业后能直接用英语参加商贸谈判,搞新闻的能用英语进行采访等。因此,一般的外语技能已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
二、高校ESP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对ESP教学的重要性开始有所认识,对“学习了基础英语之后,便要立即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专长,转到专业英语的学习和阅读(钱三强)”的必要性开始达成基本共识。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置了专业英语阶段,确认了ESP阶段的存在,使专业英语阅读在大学教育的课程表上有了一席之地。为促进ESP教学,有关教材也开始出台。所有这些说明ESP教学的土壤已开始形成。
然而,我们同时也看到全国各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学却不尽人意,双语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ESP和基础英语的衔接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追求的不是相关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与完整性,而是追求英语语言自身的连续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其主要目的是以相关知识为辅助手段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各高校最终用来衡量其教学效果的尺度还是学生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通过率,而不是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基础阶段,某些学校过分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通级作为终极目标,曲解了四六级考试的功能和目标。在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后,忽视英语的后续教育,从而导致ESP教学薄弱。而学生虽有专业英语阅读的愿望,但由于专业英语词汇量少,阅读速度慢,不熟悉科技英语词汇文法特点,缺少学术英语知识,因此,阅读效果欠佳,最终放弃。显而易见,大学英语所学的语言技能知识并不能完全满足双语学习的需要。
2.ESP教材在质量上参差不齐。
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必须依靠合适的系列教材。没有一系列科目适当、难度适中、语言适宜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就无法保障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ESP教学是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统一体。目前各高校采用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问题不少。有的是由学校从事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编著;有的是国外专业书的片段拼凑;有的只有课文,没有练习;有的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完全忽略英语语言训练。此外,教学辅助材料也十分缺乏,特别是课外学习的参考资料和供自学与练习使用的音像资料、教学软件,等等。
3.师资配备不当。
ESP教学对教师在语言方面和专业知识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专门用途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教授ESP的教师要么来自大学英语教师队伍,要么来自专业教师队伍。前者忽略专业知识的讲解,一味地讲解语法词汇,而后者通常采用以内容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语言技能。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影响了ESP教学的效果。
三、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针对以上ESP教学当中的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当前的ESP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
1.课程的设置安排
专业英语的教授既要延续基础英语的基本语言训练,又要有针对性地围绕具体的专业应用问题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学生在一、二年级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三年级时,教学应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应以学生、社会的需求为中心。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和在将来工作中需要哪些知识;摸清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水平,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向学生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如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文秘、旅游、法律等专业英语课程,让学生尽快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
2.教材的编定及选用
教材的选用及编定在ESP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没有一系列科目适当、难度适中、语言适宜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就无法保障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质量,因此组织人力编写出较为完整、统一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编写专门用途英语教材时,英语水平的起点应为大学英语四级,并要注意基础英语教材的衔接。教材中,每篇课文内的内容既要涉及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习题的设计既要包括专门用途英语语言本身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法的选择、填写、英汉互译、改错等训练题,又要包括专业知识内容方面的定义辨析、场景讨论、常识问答等巩固题。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的重点高校还可以选用国外原版的教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网络资源查询多种资料,选择文本的、视频的等多种形式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对所接触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
3.培养一批高质量的ESP教师队伍
只有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方式对现有的英语教师队伍进行ESP培训,采取“合作教学模式”(金品卓,2007),在院校内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内容为:“专业教师协助外语教师教学。专业教师不参与具体的课堂授课,只负责协助语言教师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参考书目等;专业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外语教师和学生提供讲座或辅导。”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安排英语教师“下企业”到校外实训基地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英语教师积极地创造出外进修的条件选派英语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专业课,弥补自己的不足。
综上所述,只有将大学英语和ESP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ESP的教学规律,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Mclntos,K.A.,Stervens,P.The Linguistic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Hutchinson,T.and Water,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Wilkins,P.Notional Syllabu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
[4]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
[6]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7]刘慧莉.试谈ESP的课程设计问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2).
[8]金品卓.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