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富海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师要激发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理解音乐、认识音乐、掌握音乐,成为有高素质的创新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美好心灵;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和提高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等。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创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具体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音乐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有利的条件,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使人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改变教育观念,调整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之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是在以往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偏离了这一教育原理。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应试教育须全面转为素质教育,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仅满足于让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的教学。教师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如在节奏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回忆马跑动的声音,火车的车轮声和钟表的嘀嗒声等,让他们进行讨论归纳,很快掌握这几个节奏。接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节奏,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节奏,如体育老师的口令声、人走路的脚步声等。充分肯定这些发现,让学生认识到原来音乐中的节奏就在自己身边,并利用这一兴趣进行节奏创编在班级中演奏,对学生给予肯定,这样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积极参与的状态,处于轻松活泼的状态,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对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质,真正实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宗旨。
  二、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情感化的音乐教学
  学校教育的模式大多雷同,运用抽象的语言及统一的纪律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而正因如此,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活跃的思维往往得不到发展,甚至会被认为“调皮捣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三为主”的教学原理的推行,极大地优化教学管理结构。音乐课的教学也应遵循此原理,杜绝“一言堂”的现象,实行民主教学,努力创设积极主动、活泼愉快的学校气氛,更好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创造力的学生常常别出心裁,不受约束,而以往课堂上的“动”、“静”完全由教师操控,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言行不能自由,思维无法活跃,处于被动状态,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应发扬民主精神,把情感贯穿于讨论、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适当的调控,建立和谐亲切的教学关系,从而有效保护学生创造力的萌芽。
  三、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进行创造性音乐教育
  应试教育模式及传统的教学管理完全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只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大纲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1.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应是丰富多彩的,不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乐理知识,并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乐器的演奏能力,等等。要在教学中健全音乐课的职能,避免单纯的唱歌、欣赏,从纯粹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个性和“自我表现”的培养。教师要用创新的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法,评价学生及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速度的分类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记住“慢速”“快速”是每分钟多少拍,再通过几幅图让学生自己体会辨析:奔驰的火车――快板;拍皮球的小孩――小快板;齐步行进的战士――中板;柱拐杖的老人――行板;摇篮中的婴儿――慢板。学生通过看图片、听音乐就会准确找出答案。例如,在音乐欣赏《中国民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印象和理解,可使用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老歌新唱,即让学生给熟悉的民歌旋律填词。实践证明,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把音乐课上成综合课,既能避免课堂的单调、乏味,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探索,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2.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虽具有抽象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鲜明的形象性,让学生感悟音乐,发表创造性见解,能够更进一步地开拓思维,创造新意。如在教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时,教师要求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让学生经过思考,有的用手、腿、脚来表现,有的借助工具来表现,有的用华尔兹的舞步来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再如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听觉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对于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对审美因素的挖掘、心灵的塑造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欣赏德沃夏克的音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之后,要求以“母亲河”为题,结合音乐创设的意境与感想,在聆听乐曲的同时,展开联想和再造想象,让学生把语言、动作、声音、图画和自然界的事物现象等综合起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自发想象的机会和进行音乐二度或三度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又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四、积极开展各种音乐活动,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全面发展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除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外,更有必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如技能才艺展示、卡拉OK大赛、艺术节及文艺汇演。教师要让学生多参加各种演出,因为这些音乐活动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兴趣爱好得到有效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学生发现和获取知识与智慧能力的体现。通过音乐教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具有广阔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学生理解音乐、认识音乐、掌握音乐,成为有高素质的创新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姚思源.论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3]梁良良.创新思维训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992.htm